1984年,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温州乐清,作为改革开放中民营经济的发源地,在改革开放的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意义。今晚(5月20日),东方卫视星素互动励志体验节目《极限挑战》将回到1984年的温州乐清开启一场“创业之旅”。 孙红雷、黄渤街头卖艺;黄磊变身“黄小厨”干起了馄饨摊;罗志祥成了大街上的“人肉点唱机”;王迅卖起了“刮刮乐”;张艺兴成了“挤奶工”……为了赚取人生第一桶金,“极挑团”成员们不得不走上街头牟寻工作。 “极挑团”回到1984年创业 “智囊团”成“财务总监” 1984年,对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来说是一个极为特别的年份,对于乐清而言更是意义重大。乐清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最早的发祥地之一,1984年正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下蓬勃发展,“极挑团”将走进那个时代、融入那个时代,经历温州青年们走千山万水、吃千辛万苦、想千方百计、说千言万语,努力求发展、共同奔小康的创业之旅。 在回到1984年之前,节目组还特别为“极挑团”准备了创业备用的“金条”,按照1984年的黄金价格20元/克、每根“金条”200元卖给“极挑团”,不过必须自己出钱购买,这可让两手空空的“极挑团”犯了难!谁先筹到钱买到“金条”,就可优先从“智囊团”选为一位成员作为自己的“财务总监”。身为“财务总监”,“智囊团”身上的担子也很重,不仅要保管财产,还要为“极挑团”在创业过程中出谋划策,最重要的是要为各自的委托人选择投资人,他们要“投资”给自己认为最有可能获胜的“极挑团”成员。在这场“商战”中如果委托人赢了比赛将获得全部金条,而一旦投资人赢了比赛,委托人至少可以拿回本金。”可以说在这场“商战”中“智囊团”与“极挑团”命运捆绑,生死与共。 “极挑团”艰辛打工苦挣“第一桶金” 重现80年代创业画卷 在创业之前,“极挑团”在祖上流传下来的古宅里聆听了“老祖母”的训话:“看看外面的年轻人,都在努力创业,你们六个孩子都给我出去打工,谁回来的最早、挣的最多,我就把积蓄留给谁。”来到桥头,乌泱泱全是坐等雇主来认领的工人,每个人脖子里都挂着小黑板:木工、电工、电焊……“极挑团”纷纷效仿。黄渤拿起黑板,奋笔疾书:木工、水电、油漆、电焊、装修、厨师、剪发、力工……“我可是全能,什么都会!”王迅也不甘示弱,“电工、木匠、做漆、泥瓦……给钱就干”相比于这两位的样样精通,其余成员可就有些相形见绌,孙红雷搞怪地在黑板上写了一句:“宇宙第二漂亮(女儿第一)!”黄磊只写了“做饭”两个字,罗志祥的“求职标语”简单粗暴:“给我钱!”,“文艺青年”张艺兴,写的竟然是:唱歌、跳舞、钢琴、吉他、作曲。 很快,黄磊凭借着做饭的手艺,第一个找到了工作,变身成了“黄小厨”,走上街头出摊卖起了馄饨;被“野外生存大师”朱炜强称为“会给自己留后路”的罗志祥靠着颜值和歌艺成了大街上的“人肉点唱机”,面对完全陌生的80年代歌单,小猪全程尬唱成了“极挑创业团”的搞笑担当;张艺兴的工作与梦想相差甚远,本想着从事文艺工作,却成了一名“挤奶工”,挤了半天愣是挤不出来急得满头大汗。王迅则卖起了彩票,雇主交代,一等奖只能让顾客抽中一个、二等奖只能出俩,不曾想刚开张,卖出去的五张全是一等奖。王迅仰天大呼,“这回可赔死了!”最后,只剩下了黄渤、孙红雷还在桥头苦苦求职。“极挑团”分散在街头艰辛打工苦挣“第一桶金”的画面交织在一起,活生生的一副80年代创业画卷! 孙红雷、黄渤拼颜值 “极挑团”面临“创业时代”艰难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