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馨夫妇把家改建成“重症监护室”,24小时精心照料孩子 一场突如其来的重病,让5岁的冯王硕病重昏迷,即使在最绝望的时候,他的父母也从未想过放弃。为节约费用,夫妻俩在孩子住院一年后,购置了全套医疗器材,把自己的家改建成“重症监护室”,两人双双辞职,24小时精心照料孩子。近三年过去了,曾被医生建议放弃的孩子正逐渐恢复。这一家人也得到众多爱心人士的帮助。六一儿童节即将到来,这个孩子的父母说,“儿子在,我们就还是一个完整的家。” 感染手足口病 5岁男童呼吸衰竭 六一儿童节即将到来,可8岁男孩冯王硕的家中却满是消毒水味儿。“儿子整日躺在病床上。我们全家最大的愿望就是孩子能早日康复,重新站起来。”母亲王馨抹着泪说。 王馨是省会长兴街西王村村民,她和丈夫冯立山有个独生子冯王硕,今年还不到8岁。王馨和丈夫勤奋工作,儿子聪明可爱又懂事。一家三口原本过着其乐融融的生活。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到这个家庭,一夜之间,欢笑变泪水,从此这一家人一直在期盼奇迹的发生。 2013年那个夏天,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当年6月15日,冯王硕感染手足口病来到河北省儿童医院治疗。后期因为病情严重,确诊为手足口病EV71感染。这种病毒具有发病急、进展迅速的特点,感染这种病毒的孩子救过来的寥寥无几。 6月15日早上8时许,孩子活蹦乱跳地走进医院,可等到晚上10时却进入重症监护室,并因呼吸衰竭用上呼吸机,短短几个小时,一家人的生活发生了巨大而可怕的变化,孩子昏迷了。 因为病情极为严重,医生曾建议放弃,说孩子可能不会再醒过来,夫妻二人在监护室外痛不欲生,却从没想过放手。“只要孩子还有一线希望,我们绝不会签字放弃。”王馨说,从始至终,她的心中只有这一个想法。 [1] [2] [3] [4] [5] 下一页
住院一年花费60多万 在家建起“重症监护室”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孩子在昏迷一个月后竟然奇迹般地坚持了下来,情况逐渐稳定,但仍然离不开呼吸机。当时已是债台高筑,医生劝他们回家,却因为没有带呼吸机回家的先例而给不了任何建议。在医院住不起,回家又困难重重,夫妻俩陷入两难。 没时间难过,王馨用了6个月的时间,才花10万元买到一台孩子能用的呼吸机,并想尽一切办法买来孩子回家所必需的各种医疗设备。在医院住了差不多一年后,2014年5月底,他们已经花了60多万元,夫妻俩终于用救护车将儿子带回了家。 家里的房间还留着儿子的涂鸦,满屋的玩具如今却被满满的医疗设备所代替,夫妻两人把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微缩版”搬回了家。氧气瓶、吸痰器、呼吸机、专用病床……有了这些,儿子就可以活着,就有恢复健康的可能。夫妻俩含着眼泪相视而笑:“只要儿子在,我们就还是一个完整的家。” 前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困难多到难以想象 曾一个月打三次120 儿子虽然回家了,但是生命却掌握在父母手中。他们面对的是想象不到的困难,而且没有预见性。一次疏忽,儿子就可能永远离开。刚出院时,身高1.18米的孩子只有38斤,瘦得皮包骨,打针都找不到肌肉,并且只能平躺;因为长期卧床,怕长褥疮,他们需要不停地给孩子翻身。光是翻身就让他们头疼不已:孩子只能向右侧翻身,左侧卧位心率会快速下降。体位变动后还要密切注视呼吸机的参数变化,如果下降就需要马上变动体位防止孩子窒息。需要不停观察跟床接触的皮肤,一旦压红,马上就会破溃。夫妇俩需要制作几个小枕头把孩子脚后跟、脚踝的位置轮流支起来,并且不断变换体位。 另一方面,王馨绞尽脑汁给孩子增加营养,营养跟不上,撤呼吸机遥遥无期。因为不断有突发的紧急情况,她和丈夫几乎隔几天就要在家进行一次抢救。每次都是一边抢救一边打120急救电话,等到120赶到的时候孩子已经基本上转危为安。最多时,王馨一个月打了三次120,以至于一接电话,接线员就知道“是那个戴着呼吸机的孩子”。 稍有空闲,王馨就从网上搜急救知识来武装自己。因为只有懂得足够多,儿子才能更安全。每次搜索这些医疗专业知识,她都是一边流泪一边看,太多潜在的危险让她心惊胆战。孩子每一次转危为安后,她都大汗淋漓。抢救的时候她拼命告诉自己:冷静冷静,手不要抖!救命时间只有那几分钟!王馨和丈夫把医生和护士的工作完美地复制了下来。 在别的家庭最普通不过的事情,对于他们来说都是需要想办法克服的困难。比如停电,每次停电他们都严阵以待,别说睡觉了,连眼都不敢眨,所有维持生命的机器全都要用电。最后村里协调给他家安装了两路电,但还是会碰到全部停电的情况。再比如洗澡,剪头发,几乎都是冒着生命危险在做。每次剪完头发都要确保把每根头发都捡起来,防止进入孩子开放的气道让孩子窒息。为防止孩子肌肉萎缩,王馨每天给儿子按摩,她希望孩子撤掉呼吸机的时候,就可以慢慢学走路,而不是因为肌肉萎缩再也无法行走!……她只怕自己想得不够全面,怕因为疏忽让孩子再多受一点罪。 说起这两年在家护理的日子,这对夫妇有说不完的话。“太累了!每天喂流食,排泄,喂药,按摩,擦洗等等,必须24小时在病床前守候,睡觉是件奢侈的事,问我们数字,现在真记不住那么多,就是感觉很辛苦!”王馨说。 前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父母付出创造奇迹 儿子扶着栏杆能站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孩子在夫妇俩精心的护理下一天天强壮起来。现在每天都进行撤机锻炼。体重也增加到了48斤。不睡觉的时候,孩子喜欢在床下坐着或者扶着栏杆站着锻炼身体。喜欢听妈妈讲故事,喜欢玩手机,玩心爱的玩具,开心的时候会给妈妈和爸爸每人一个吻。“虽然日子清苦,但我仍然满足。如果我们当时放弃了,我怎么还能再抱儿子,再亲到儿子香喷喷的脸蛋呢!” 从孩子得病到现在已经快3年了,王馨夫妇从没有间断过给孩子寻找治疗方法,现在有位老中医在为孩子精心治疗。“儿子是不幸的,美好的童年被病魔缠绕;儿子又是幸运的,有许许多多善良的人们在帮助他。连医生都叹服儿子顽强的求生意志,而我们俩更从儿子那里学到了坚强。”王馨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