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0日讯,所谓演练场“神器”,指的是那些能够在训练、演习中便捷操作、提高成绩、增强观赏性的设备、设施和机制。由于上述特征,过去很多部队喜欢采用。然而,军队的根本任务,是在战场上打败敌人;而训练演习的主要任务,则是促进官兵适应战场,为未来可能爆发的战场冲突积累经验。因此,那些“有利于演练而有害于战争”的神器,只会歪曲官兵对真实战争的认识,进而影响实战既能的提升,还是早些淘汰为妙。 军演 大致来说,应该被淘汰的“演练神器”可以分为三类。一类确实有助于演练场或战场的某些行动,但在当代战争背景下造成带来深层次的风险;二类有助于应付演练中的某些考核项目,却会在实战中带来显著的危害;三类则纯粹是表演性质的设备或机制,虽然让演练变得花哨,对实战有害无益。 当然,对于演练场神器的淘汰,也不能简单化一刀切。很多神器的产生,尤其是第一类、第二类设施的产生,也是官兵针对某一方面战术动作、行动需求而“钻研”出来的。淘汰掉神器,应该考虑相应的既能解决问题、满足需要,同时对战场有利的新设施、机制作为替代。这样,才能真正把演练场与战场结合起来。 数十年来,我军演习中经常出现大规模坦克部队。广袤原野上,数十辆乃至数百辆坦克,分别插着红蓝两色小旗,钢甲交错,驰骋鏖战,好不威风,战场形势也一目了然。这样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让演习双方识别敌我,二是让演习的裁判和观摩领导能够看得更清楚。 退出原因: 然而在实战中,敌方坦克怎么可能插上旗帜让人分辨?甚至敌方伪装成我方都是可能的。而我方坦克如果插上那飘飘的小旗,则无疑为敌军提供了最好的瞄准目标。因此,近来不少演习,都逐渐拔掉了坦克上的小旗。如2013年5月兰州军区某集团军的实兵演习,就专门明确要求,一切按打仗的标准来,形成真打实练的鲜明导向。参演部队都没有插小旗。 没了小旗,就是迫使参战双方自行识别敌我坦克,甚至识破敌军的伪装。这也更符合战场实际情况。而对评估、观摩演习的部门而言,过去是用肉眼观察双方,如今已经有了实时监控系统,通过计算机屏幕,演习导演部对参演的红蓝双方一目了然,战场上坦克当然不必插红蓝旗了。 “神器”之二:标语和口号我军素来讲究宣传鼓动。有些部队在实战演习中,营门插彩旗,到处悬挂战斗口号的鲜艳条幅,甚至还有大型标语牌。兵器模型、主题雕塑等也屡见不鲜。部队口号震天,军歌嘹亮…… 退出原因: 这些活动,平日里确实可以丰富军营文化,然而在演习中还这么搞,看似士气如虹,其实不但耽误了战斗时间,还给对手提供了丰富信息。面对蓝军上到飞机、无人机,下到间谍,甚至可能调用卫星的多种侦查手段,旗帜、标语、横幅还有队列口号,都成为了暴露目标的最好标志。随之而来的,便是铺天盖地的轰炸…… 过去演习中,为了渲染战场氛围,往往会在射击目标的附近,预先设置一些“模拟炸点”。这样,一旦演习中向着这些目标射击,模拟炸点同时引爆,只见爆炸震天,火光四起,硝烟弥漫,确实好看。 退出原因: 然而这种模拟炸点的设计,效果仅仅是“好看”而已。真实战场上,敌人当然不会在自家的设施和装备附近预埋炸药。同时模拟炸点很多是由导演部操控的。部分炸点设置的位置不合理,爆炸的时机不准确,反而会对演习的进程造成破坏,或者误导。 如今的演练场,电子化、信息化手段已经普及。需要关注的唯一因素就是结合武器性能、距离、射术和天气地貌等,判断射击是否命中,至于命中之后的爆炸火光,完全不必再去刻意模拟。这样,也可以避免精力和财力分散到不必要的表演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