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长春小两口远赴新疆修路 孩子生在霍尔果斯取名“果果” 都市消费晨报、亚心网全媒体讯(文/图记者郭玲通讯员范永伟)“你这么巴拉没意义啊,没整平么。”操着一口东北腔,邹国勋沿着已贯通的“双西公路”霍尔果斯段,对工人们正在修整的路基边坡凸起的石头很是不满意。 11月18日的周国勋特别高兴,因为奋战了两年的“双西公路”国内段,即国道218霍尔果斯口岸段项目终于贯通。 34岁的邹国勋是中交一公局第六工程有限公司国道218霍尔果斯口岸段项目副经理,2015年11月12日从吉林省长春市来到新疆伊犁霍尔果斯市,12月8日该段“双西公路”项目启动。怀孕的妻子在2016年年初也来到新疆,如今他们的女儿已经18个月了,取名用了“霍尔果斯”的“果”字,叫果果。从出生到会说话,还没回过家。 邹国勋所在的项目“双西公路”为西欧—中国西部国际公路(全称为“西欧-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中国西部”国际公路运输走廊),霍尔果斯口岸段公路建设项目是我国与哈萨克斯坦“双西工程”连接的重要控制性项目,16公里多的施工段,两年多的时间,邹国勋已经不记得走过多少个来回,每天在监察时,最少要走3万步。 在新人身上看到自己的身影 邹国勋2007年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从技术员到项目副经理,十年时间很少呆在家里,去过北京、黑龙江、江西、吉林、新疆,参与修建5条路,共计60多公里、40多座桥。 “这是个辛苦难熬的职业,现在的新人坚持下来的并不多,我在农村长大,受得了苦,就这么干了十年。”邹国勋说。 这次的项目对施工方来说工期压力很大,工序衔接不能出现问题,时时刻刻盯紧工期进展、严把质量关,是邹国勋的首要责任。 让邹国勋印象最深的是,2016年5月连续多日下雨,当时桩基开始施工,机械24小时不停钻孔,技术员需要一直盯着机械,防止钻偏等差错的出现,“我每天凌晨还要去工地上看,下雨那几天比较危险,旁边就是高压线,技术员24小时不闭眼地工作是常态。”邹国勋说,当时每天凌晨两点都能看见一个刚从学校毕业的90后小伙负责三台钻机的进度质量,就这么干了两个月后,特别疲惫地告诉他,自己太累了,想调整。 “当时看到他,就想到自己刚入行的时候,最长的时候坚持过48小时工作。其实心里蛮心疼他的,就批了10天假让他调整。”邹国勋说,因为当时人手紧缺,给技术员休假后,他的活就得自己接手来干。 52个人泡在雨里不分昼夜 2016年11月,该项目特大桥施工到了尾声,桥梁上部分需要两次浇筑混凝土,两次的浇筑时间间隔一般在12天到15天。中间间隔的时间需要完成模板工程、钢筋绑扎工程。 8日完成第一次浇筑混凝土后,眼看着要下雪就要停工,大家都心急如焚,必须保质保量缩短工期,要不剩下的活就要推到第二年,并且会影响工程质量。 为了赶工期,模板、钢筋绑扎工程计划7天完成,因为第8天就要下雪降温,“在15日进行第二次浇筑时,晚上11点开始下雨夹雪,大家为了在大降温前完成任务,进行人海战术,52个人披着雨衣干了一夜,要完成50吨钢筋的绑扎安装,1000方混凝土浇筑,2400平方米篷布覆盖。”邹国勋说,虽然披着雨衣,所有人在雨里干了不到半小时就湿透了。当时就想着,赶紧干完回去好好睡一觉。 邹国勋说,不少工人受不了了,先跑了,他又重新组织人继续干。16日早上8时终于完工,这才舒了口气。“当时脑子里就一个想法,无论如何必须干完,因为桥梁混凝土浇筑初期不能受冻,如果干不完,每联箱梁的损失得有500万元。”邹国勋说。 女儿出生父母来疆帮着带 在邹国勋十年的职业生涯中,最感激的就是一直支持他的家人。“我可以很自豪地说,没有多少家人能像我的妻子、长辈一样如此付出。”邹国勋说,很多同行,因为妻子生孩子时不在身边而愧疚一生,而他的妻子没让这种事发生。 邹国勋的妻子孙玉梅怀孕后原本可以在家里安心保养,但她希望孩子出生时能让丈夫第一时间看见,并且一家人一起生活,便申请随丈夫一起来项目上工作。 2016年6月17日早上6点,邹国勋就被雷声吵醒,因为雨天工人们会晚些上班,不放心的他赶紧赶去工地,组织工人干活。8时,他接到妻子电话说肚子疼,就赶紧往家赶。“特别紧张,当时距离妻子的预产期还有一个多月。”邹国勋送妻子到达医院后,当日12时,女儿出生,但是因为早产住院了一周。 更让邹国勋温暖的是,6月份,两人的母亲体谅邹国勋的工作,大老远跑来新疆照顾孙玉梅。 邹国勋说,其实自己早在2014年就买了房子,2015年拿到钥匙后就调到了新疆,前不久才在家人的帮助下装修完。 眼看“双西公路”国内段已经完工,就要离开霍尔果斯了,下一个目的地哈密的G575项目已经准备就绪。又一个新的开始等着邹国勋,以及跟他一样奉献在公路事业上的人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