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久前的媒体报道,地处武汉的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工业大学等不少高校关停了为“刷夜族”提供的通宵自习室。据了解,通宵自习室要增设值班人员实行通宵巡逻、提供热水,而且实际使用自习室的人经常寥寥无几,因而被关闭。 对此,不少高校教师表示,考试季中通宵复习对于知识的积累和学生的身体都是不利的,但也可以理解学生们的行为。通宵自习室虽然能解学生们的“燃眉之急”,但这种需求一般只集中在考试前一两周,其安全性和自习秩序如何保证也很成问题。 作为大学中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两种身份,校方和大学生往往因为这种事情而关系微妙。北京市某高校一位辅导员老师指出,一方面学生觉得学校好像永远不能让他们满意,另一方面学校觉得已经尽力替学生考虑满足学生的需求了,“这两者之间缺乏的是沟通还有共识,学校竭尽全力从学生出发,而毕竟学生也只是想知道能说服他们的那个理由”。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团委书记刘佳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个人还是很支持学校开设通宵自习室的。” 刘佳指出,与其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在学校里或校外的某些地方通宵自习,不如学校为学生提供一些通宵自习场所,毕竟校园里比校外安全多了。很多国外的学校也会在图书馆开设一部分场地供学生进行讨论和通宵学习,这是很常见的。 “一方面,学生有时候不可避免地‘开夜车’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就算是老师有时候也得为了一些工作熬夜。另一方面,学生有一些团队作业也可能要熬夜,也需要学校提供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共同学习的场地。”刘佳说。 而对于学生在考试季中因为自习场地而与校方产生的冲突,刘佳表示,学生有想法,可以通过学生会等学生组织与校方沟通,统一反映,“我相信学校一定会积极处理的,毕竟大家的初衷都是一样的,而不是与食堂、宿舍等工作人员‘较劲儿’。”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学生均为化名)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叶雨婷 实习生 刘一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