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以高薪著称的券商,年薪百万,也只是当了投行董事总经理之后的薪水,从助理到分析师大概要三年。普通刚入行的人,大概也就在15-40万之间,在国内算不错,但薪水波动幅度很大。而分析师的收入基本上是要靠拼命干活儿赚出来的,做调研、准备材料、改PPT、写Memo、打文件、做pitchbook。 努力工作≠ 拼命 对于职场人来说,就业、升职、加薪、买房、户口、结婚、子女教育.......一年365天,几乎天天都在焦虑。 尤其是这个互联网高速发展,智能领域不断进步的时代,很多传统工作不断被人工智能所代替,机器人做账、机器人写稿、机器人物流、机器人送餐....... 为了生活,为了工作,为了将来,我们焦虑将会被这个残酷的社会抛弃。 闺蜜发来了一篇《女人不努力工作,将来可是要结婚的》的文章,老板又分享了一篇《你现在不拼命工作,将来被淘汰的就是你》,说年轻人要好好工作,好好努力,否则以后就失业了。 所有人都告诉我要努力,似乎,全世界都在努力工作,全世界都比你努力。 于是,为了活得更好,你只能更加努力,甚至是拼命。 于是,在他们身体最好的年龄里,他们肆意的挥霍,肆意的透支。 不要轻易说拼命,拼着拼着,命可能真会没了。 人的一生, 有太多事都是做不完的,有太多的梦想,都是不能实现的。如果你因为拼命而猝死,不幸离开了人世,你之前所有的努力,都是浮云,都是水中月镜中花。 等你离开了,最受伤的还是你的家人,爱你的人。 你为之而拼命的工作,老板在叹息几秒之后,立马找了新的员工来接替,你为之而拼命的梦想,终将一场空;你为之而拼命的家庭,将会迎来巨大的痛苦,甚至陷入绝境。 拿唯一的生命去拼搏,真的值得吗? 生命有限,不要浪费 高强度的工作,出差,带来的是否真的是你想要的生活? 那位28岁北漂的投行姑娘,生前也曾转发感叹普华永道女硕士过劳离去的新闻,感悟和健康比起来,神马都是浮云。 但很可惜,知易行难。 猝死有没有办法预测? 所谓猝死,WHO的定义是: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为猝死。 关键词:平素身体健康/貌似健康、短时间。这就说明了为什么猝死如此难以防范。 知乎用户@小乐乐(临床医学博士,公众号:旦旦医学)总结,在猝死的所有病因当中,心脏疾病占了80-90%,尤其是冠心病和各自未知的心律失常。所以,如果猝死有先兆,可能会出现胸闷、心慌、气促,甚至晕厥等,有些人会表现为上腹部疼痛,类似胃痛。 不过这些症状不太有指向性,我们很多人都有过,但如果你这段时间处在极度疲劳、压力山大的状态,又恰好出现这些症状,就要尤其小心了! 但不幸的是,更多时候,猝死没有明显预兆,很多人根本来不及呼救就倒下了。 所以结论还是—— 少抽烟少喝酒,累了就歇歇吧,单位少你一个照样转,你的家人不能失去你。 文章来源:21早新闻(ID:News-21)综合老虎财富(laohucaifu)、资本车、金融街侦探(ID:jrjzt999)、曲一刀(ID:qingsong_163)、人民日报、央视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