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3年,关于地铁空气质量,某科普网站上就曾有这样的说明: 突然停止使用空调后,蒸发箱就会成为一个潮湿的密闭的环境,非常适合微生物的生长和灰尘的附着,一些霉菌就会滋生...... 久而久之,地铁空调的整个管路就成为了霉菌的天堂。 当然,地铁里空气质量差,还和地铁使用时间有关。 数据显示,目前的中国几大城市中,除了深圳地铁通车于2004年,其余北上广这三座城市的地铁,首次通车时间均在上世纪90年代。 北京年代最久远的地铁一号线,甚至规划于1953年、始建于1965年、竣工于1969年。运营时间,也不过是1971年。 通车越早的车站,通风系统就越是差劲。而在这样的密闭环境里,某些人身上的汗臭味,更是对地铁的空气质量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 说实在的,其实世界各地都一样,一到夏天,有人人人人人人存在的地方,必有浓重汗臭味。 而且有不少研究指出,白种人和黑人的体味,其实都要比东亚地区的黄种人重很多。 似乎亚洲人(确切说是蒙古人种,不包括印度、中东等地的人)与欧罗巴人种(白人、印度人都是)的消化系统对食物的消化代谢有所不同,造成的现象是......白人的体味就是比亚洲人体味大得多,即使有每天洗澡的习惯,也需要喷香水掩盖。 所以欧美人习惯使用香水和止汗露,来掩盖浓重的体味。在东亚,爱干净的日本人相对精致,除味剂、止汗露卖的相当好,即使是日本男性,也对体味、外表也十分的看重。 而到了我国就又是另一番景象了。从我这么多年挤地铁的经验上看,还没遇到多少中国男性是会喷香水的。 大多数男性还在执着地认为,一身汗臭,就是男人味和有魅力的象征。 但实际上,一身汗臭味的人在地铁上,简直是地铁杀手、生化武器般的存在,让人唯恐避之不及。 但地铁的人流量,却不会给你“躲远点”的机会。它会告诉你,别人的汗水粘在自己身上,是一种什么味道。 2017年9月21日,广州地铁官方微博称,"今年(2017年)以来广州地铁日均客流量超过750万,客流强度居全国第一。” 而在2017年初,就已经有“北京地铁客流量堪比春运全国火车站总和”的新闻见诸报端。 可想而知,一线城市地铁每天的人流量,和运输压力有多大。 而在二三线城市,地铁的客流量也是越来越大,受到地铁臭味困扰的人群也越来越多。 每天巨大的人流量,再加上国人甚少注意的个人卫生习惯,使原本为了便利大众而建造的地铁,变成了一场乘客要面对的艰难挑战。 可以说,上下班坐地铁,就像是在不停地升级打怪。 一路上,总有些人要冒着“地铁之大不韪”,大声打电话聊天、吃东西还要吧唧嘴、横躺又或者非要占几个座、“连体婴”情侣、大声公放音乐、偷瞄别人手机...... 各种千奇百怪的情况,一样一样磨得你最后彻底没了脾气。 话又说回来了,挤地铁很痛苦,可不上班没有工资,只能更让人痛苦。 为了生活,连地铁也只能且坐且珍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