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比韩国高一万:进口抗癌药,售价为何那么高? 李克强总理最近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要求落实抗癌药降价措施。这个问题,总理已经敦促过多次了。 那么就有人问:进口的抗癌药的售价,到底为何那么高? 这里,且以格列卫和易瑞沙为例,作一些分析探讨。 格列卫,又叫甲磺酸伊马替尼片,是一种慢性髓性白血病的救命药,也能治疗不能切除和或发生转移的恶性胃肠道间质肿瘤患者。格列卫治疗白血病患者,有人用上海话来解释,叫做“格粒药能保卫白血病癌患者的性命”。 格列卫是由瑞士一家名叫诺华制药公司生产的。不过,经瑞士诺华公司和世界各国“共济会团体”的商量,格列卫在各国的售价是大不相同的。格列卫在中国内地每盒的售价为23000—25800元,而在中国香港售价每盒合人民币17000—19000元,格列卫在日本也属于价格较为昂贵的抗癌药物,每盒售价约合16440元人民币,但在美国售价约合人民币13600元。澳大利亚的主流药店也出售由诺华公司生产的格列卫,因该药属于处方药,因此售价每盒约合人民币10616元。韩国是格列卫售价最低的国家,每盒的零售价为9720元。 可见,在世界各国出售的瑞士诺华格列卫中,中国的售价最高,每盒比韩国高出1万多元。一粒格列卫和一粒阿司匹林相比,是阿司匹林价格的1600倍。 另一种治疗肺癌的特效药易瑞沙,售价也有类似情况。80岁以上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或者肺癌转移的病人,都有可能服用易瑞沙。但吃药之前,先要做一个基因测试,看看患者的基因是否适合,大约有51.4%的亚裔晚期肺腺癌患者能服易瑞沙。这样,它就能为他们带来新的生命曙光。在治疗一月后,大多数患者的肿瘤会变小,小部分患者在治疗后四个月后病情也可以缓解。易瑞沙帮助他们的中位生存期从原来的一年左右,一下提高到两年半至三年。 易瑞沙的生产技术、工艺和销售都被英国拜耳公司所垄断。易瑞沙在各国的售价也各不相同。英国生产的易瑞沙16500元人民币一盒,美国销售价格是3000人民币一盒,而印度版的易瑞沙只有200元人民币一盒。有的肺癌病人说,这简直是烧钞票来买寿命。这话可一点不假。 格列卫、易瑞沙的售价为何那么高?瑞士和英国制药公司的老板回答说,市场经济不相信眼泪。这是专利。啥叫专利?就是发明和生产格列卫的科研机构和公司付出的本钱,要通过销售收回成本。我你要吃我的药,你就要出大价钱来买。 外国公司老板又说,一款抗癌药,临床实验费用达十几亿美元,格列卫、易瑞沙是属于专利产品,在专利到期之前,其药品的价格是处于垄断地位的。诺华制药公司、英国拜耳公司和各国的经销商们在癌症患者面前,体现了一种“共济会的团结”。根据各国的不同的市场需求,共同分割高额的利润,制订了不同的销售价格。 其实,格列卫和易瑞沙的研发成本,并没有他们所说的10亿美元那么高昂。据悉,药物的真正研发成本平均在1亿美元之下。开始,诺华制药公司对格列卫并没有显示出巨大的热情,直到格列卫的发明者Druke博士做了一期临床试验,反应率为100%。诺华公司才亢奋起来,他们发现了一棵摇钱树。而Druke博士本人,并没有拿到一分钱的好处。 看来,药物价格并不由其研发成本所决定。相反,是由它们在治疗疾病中的价值决定的,是按照物以稀为贵的原则来决定的。你求之不得,我就是这个价钱,买不买,听便。诺华公司和英国拜耳公司发现了这两种药可以赚大钱,以高于价值的许多倍的价格出售药品,因此大发其财。 实际上,格列卫、易瑞沙问世多年以来,其研发成本已数十倍地收回了,制药公司已赚得满盆满钵。尽管韩国的格列卫的售价是全世界最低的,但韩国市民团体依然不断呼吁诺华公司下调药价:“格列卫价格被认定为高于正常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健康保险的裁定,所以必须下调。”但是,高额利润这只老虎放出笼子之后,是很难把它收回去的。制药公司不是人道主义机构,不是慈善机关,唯利是图是其本性。在专利到期和仿制品出来之前,要想请这些外国药商大发慈悲,似不大可能。 马克思认为,需求决定市场价格。他指出:“说到供给和需求,那末供给等于某种商品的卖者或者生产者的总和,需求等于同一种商品的买者或消费者(包括个人消费和生产消费)的总和。而且,这两种总和是作为两个统一体,两半个集合力量来互相发生作用的。”他还指出:“同一商品在不同时期有两个不同的‘自然价格’时,供求在每个场合都能够互相一致,并且必须互相一致,以便商品在两个场合都按照它的‘自然价格’出手。”马克思似乎洞察了今天诺华公司和英国拜耳公司的情况,在自然价格四字上打上了引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