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实在没有更好的办法,因为两所学校必须使用‘物理隔离’措施进行划分,保障学生的安全,明确两个学校的责任。”在谢芳看来,两所学校事实上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唯一的变化是在立新小学的学生面临无学可上的问题时,教育主管部门对其进行过渡安置。这些孩子进入独立的教学楼后,就像普遍存在的一墙之隔的两所学校,两个不同的团队独立管理、独立运营,互不干扰。 “在学校或老师的眼中,人人都是平等的,如果有家长认为会带来歧视,这是他们自身存在错误的心理预设,从而让自己有‘低人一等’的感觉。这是一个社会问题,不应该是由校区的隔离措施来承担责任。”谢芳说。 谢芳说,未来四年,上述隔离措施应该不会拆除。因为该方案既能解决立新小学学生的上学问题,又能保证周边按学区招生的规则,“是独立划分校区较为适宜的办法”。 据官方人士称,立新小学的学生在操场活动时,卷帘门将放下,与勤惜小学隔开。 澎湃新闻记者邱海鸿图 三问:为何勤惜小学家长对校园被占用事先不知情? 关于把立新小学800多名学生安置到勤惜小学的事,苏州市姑苏区文教委8月16日在立新小学原校址上张贴出了相关公告。同时,还向立新小学的学生家长们发短信加以告知。但此时,勤惜小学的学生家长们称,他们却一度被“蒙在鼓里”。 多名勤惜小学的学生家长称,就连8月19日他们到学校参加校方召开的家长会时,该校领导也对上述事情只字未提。直到8月20日晚上,有学生家长在微信群里发了一张手机截图,他们才恍然大悟。手机截图正是姑苏区文教委发给立新小学家长们的短信,通知家长到勤惜小学校园内报名。 教育主管部门及勤惜小学“先斩后奏”的做法,让家长们的不满意。“我们(姑苏区文教委)也做了反省,如果提前做好沟通,误会就不会这么深。”谢芳说。 谢芳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他们也曾预估到勤惜小学的家长会有所反应,但“没想到家长们会如此激动”,“这是因为我们工作上的欠缺导致的”。 根据谢芳的表述,姑苏区文教委计划等所有隔离设施完工后,带家长到现场参观,有了直观感受,便于向家长以及相关方面解释他们的初衷。“看了之后,家长就知道通过这个形式能够保持校园的独立,保证孩子的安全”,易于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唐丽艳称,按照工作流程,是有向勤惜小学家长告知“立新小学安置”这项内容的,只是在勤惜学校家长获悉之前,他们因忙于安置事宜而尚未启动该项工作。 不过,唐丽艳坦言,他们把事情想得简单了一些,提前的沟通、解释有些仓促了,因而导致后期家长对安置立新小学、设置隔离措施产生误解。 谢芳和唐丽艳表示,她们理解勤惜小学家长的焦虑,校方已经意识到自身的问题,近期已经对大部分家长进行了家访,期间,尽量做好解释工作。 勤惜小学西侧正门。 澎湃新闻记者邱海鸿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