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8月27日,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初次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其中,人格权独立成编,并对此前受到各方关注的个人信息做出了规定。有专家指出,这是首次从民事基本法层面明确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行为规范。 “草案中的条文虽然不是很多,但是细化了《民法总则》中的有关规定,确立了保护隐私权和个人信息的基本原则,也使得个人信息在民法层面的保护得到加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张新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人格权中增加个人信息保护的条款,在各国立法实践中具有开创性意义。 虽然法律法规越来越完善,但要保护个人隐私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电信分析师付亮表示,要畅通用户维权、曝光的渠道。“要号召广大用户来发现存在过渡申请权限的手机应用,让用户积极参与到曝光的行列中,对这些存在泄露用户隐私威胁的手机应用开发商形成一定的压力,监管部门也应该及时责令此类应用进行整改”。 面对手机应用的任性“越权”,用户也有自己的应对之策。付亮建议:“用户在下载安装了手机应用之后,可以在手机的设置中逐个对授权进行取消,只留下部分授权,或者将授权全部关闭,当使用时再进行授权。这样可以避免一些应用持续地接触到你的隐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