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酷网新闻

偶酷网新闻

当前位置: > 新闻快讯 >

“酸碱体质”是骗局,“易骗体质”却很难改

时间:2018-11-08 10:56来源:偶酷网整理 作者:偶酷网 点击:
原标题:“酸碱体质”是骗局,“易骗体质”却很难改丨新京报专栏 中国人面临的最大健康难题,就是如何让老人们不相信养生谣言。 文|叶克飞 11月2日,美国圣地亚哥法庭作出判决,

原标题:“酸碱体质”是骗局,“易骗体质”却很难改丨新京报专栏

中国人面临的最大健康难题,就是如何让老人们不相信养生谣言。

文|  叶克飞

11月2日,美国圣地亚哥法庭作出判决,酸碱体质理论创始人罗伯特·欧阳被罚赔偿一名癌症患者1.05亿美元。这位养生大师当庭认罪,表示自己的“酸碱体质理论”纯属骗局。

养生谣言在老人们中很有市场

事件一出,旋即在朋友圈刷屏。但如果你平时是坚定的“科学党”,就会知道这只是一次迟到的宣判。早在几年前,对“酸碱体质”的质疑就已不少,一些专业医学网站早就将之称为“养生大骗局”。

对于具备常识、有一定认知能力的人来说,近期好消息不少。两周前有个针对101个养生谣言的辟谣文成为爆款,今天更是证明酸碱体质这一养生界重大理论基础是骗局。

可是问题来了:你家里的老人会看到这一消息吗?会相信吗?你会把这个消息转发到你的家族群里吗?

两周前,一个朋友在朋友圈里讲述了自己的遭遇。他把那个“101个养生谣言”的爆款文发到了家族群里,告诉长辈们,可乐不杀精、WIFI辐射不会致癌、传说中相克的食物可以一起吃、打针西瓜不存在、小番茄不是转基因、醋不能软化血管、咖啡不致癌、酵素全是假的、骨头汤不补钙……然后长辈们告诉他,做人不能太偏激,不要相信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凡事要两方面看,最后他选择了退群。

我写了这么一句留言:中国人面临的最大健康难题,就是如何让老人们不相信养生谣言。

网络一直被视为开启民智的划时代工具,对善于学习者来说,它是最好的平台。但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需要基本的知识体系和判断力。如果常识和判断力匮乏,网络会让人变得更加糟糕。在这一点上,很多老人的情况比年轻人更为严重。

甚至有科普爱好者认为,眼下是科普最艰难的时代。因为这一代中国老人,大多未能接受正常良好的教育,知识体系和判断能力存在缺陷,科学素养尤其匮乏,但又偏偏在本就固执的老年时期遭遇海量信息的网络时代。“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这一人类思维短板,在他们身上有着更为极端的体现。加上朋友圈是熟人社交圈,不少老人往往在获取信息后急于广而告之,增加了养生谣言的传播。

某些一心谋利的养生公号、养生产品厂家,更是推波助澜,以各种标题党的方式欺骗老人。之前有媒体做过调查,随机打开几十个老人的朋友圈,80%的内容都关乎养生,其中绝大多数是谣言。

也曾经有人要掀起“保卫爸妈朋友圈”运动,但毫无意外地败下阵来。所以,有个非常无奈的说法,认为许多中国老人是“易骗体质”,而且什么谣言都相信,就不相信自己子女说的。

如果仅仅是转发朋友圈,那不过是扰人而已,但如果为所谓的养生产品掏钱,那可就是把自己辛苦一辈子攒下来的血汗钱拱手送给骗子。比如,酸碱体质成了骗局,可在此之前,那些卖碱性水的厂家从人们手中骗了多少钱?又如那些堆满老人房间的红外线治疗仪、能“杀死癌细胞”的保健杯、所谓的小分子净水机、各种保健品,还有号称能防癌的养生床垫,哪个骗的不是老人的血汗钱?

▲图片来自视频截图。

说服老人要“细水长流”和“抓大放小”

那么,如何说服老人?

依靠权威显然不够,一些老人限于知识体系的匮乏,本就固执,将“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发扬光大。

比如,食物相克问题,今年的央视3.15晚会专门进行辟谣。按理说,以许多老人对央视的感情和信赖,理应把食物相克摒弃出自己的养生知识体系吧?可惜的是,在食物相克和央视之间,许多人依旧选择前者。

当然,如果你质疑阿胶的功效,他们又会拿电视媒体来为自己背书。辟谣文章的传播效果也显然比不上谣言,一来滞后,二来专业人士的四平八稳即使有理有据,也比不上养生谣言的标题党那般吸引眼球。

对于晚辈来说,所能做的也许只有“细水长流”和“抓大放小”。

“细水长流”不仅仅指正确养生信息和辟谣信息的不断发送,更关乎“沟通”二字。养生信息的泛滥,养生骗子的横行,确实有老人知识匮乏和判断力不足的原因,但也跟老人的孤独感有关。

为什么有些老人更容易相信那些推销养生产品的人?因为往往能感受到在子女那里无法得到的关怀——即使这关怀是假的。骗子未必巧舌如簧,他们往往只需要表现出诚恳与关怀,就能俘获许多老人的心。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