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一家亲】微行动凝聚民族团结正能量_偶酷网新闻

偶酷网新闻移动版

> 新闻快讯 >

【民族团结一家亲】微行动凝聚民族团结正能量

编者按:聊天、唠嗑、拉家常,这是毫无隔阂的一家人;打电话、加微信,这是亲人间割舍不断的情意;用真情真意换来真心相待,一家人有难同当、守望相助。这些温暖的画面时时在沙依巴克区结对亲戚间上演着。

在“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中,沙依巴克区选准结对对象“上门认亲”“经常走访”“互学语言”“关爱帮扶”“开展活动”“表彰激励”六项活动内容,广泛深入开展结对认亲活动,带动企业负责人和员工之间、商户和居民之间、房东与房客之间掀起了结对认亲的热潮。亲戚来来往往,亲情无处不在,各族干部群众在共同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中的友谊在加深,感情在增进,一路相伴,一个个微行动凝聚成了正能量。

2016年11月15日,在新疆地王商城,艾沙·艾买尔(右二)邀请结对子的“哥哥”新疆地王集团副总裁魏东(中)到宿舍做客。

新疆网讯(记者梁淑芳 张利民摄影报道)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作出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的决定后,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区委、区政府第一时间召开专题会议部署落实,明确结对认亲把握几条原则:一是合理确定结对认亲户;二是确保结对认亲全覆盖、无遗漏;三是详细摸清结对认亲户基本情况;四是建立信息数据库,不因岗位变动、家庭变故等原因而中断。

走出机关大院,走进居民小院,“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在沙区机关、管委会、社区、企业、居民群众间广泛深入展开。

付出真情,心心相融

沙依巴克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陈少辉和家住棉花街南社区的低保户帕塔古丽·哈斯木就是其中最普通的一对。

1月2日,陈少辉利用午休时间,提上米面油和水果去看望姐姐一家。

家住棉花街南24号平房区的帕塔古丽·哈斯木因患严重的脊柱畸形驼背,没有劳动能力,她和8岁的儿子全靠低保维系生活。

一次结亲,终生结缘。陈少辉说,因帕塔古丽·哈斯木户口在高新区(新市区),为了申请廉租房,多方协调,目前有了好消息,预计明年6月前就可以住进新房子了。“因为有弟弟,日子没那么苦了。”帕塔古丽·哈斯木感慨道。

经常走访就是每两个月与结对认亲户见面交流,邀请亲戚来乌鲁木齐走访观光;时时问候就是利用书信、电话、微信和亲戚聊天谈心,了解想法和需求。

沙区目前还建立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结对认亲信息平台,把结对信息全部备案。这样,亲戚家里的基本情况,有什么困难,帮扶的措施,都可以反映出来,也便于管理。

腾出铺子,让“弟弟”开店

在人生地不熟的乌鲁木齐开店,而且店铺还是免费的,这是35岁的吴吉麦麦提·阿布都克热木做梦都没想到的。这一切能成为现实,都归功于认下的哥哥――王岩峰。

一个多月前,吴吉麦麦提·阿布都克热木从皮山县拖家带口来到乌鲁木齐,想开个小店卖雪菊,但因本钱不够,一直租不起门面。炉院街茶文化一条街开展结对认亲中,新疆茶业商会常务副会长王岩峰得知了他的情况,主动认下了这个弟弟。

“一家人靠打零工,生活过得很紧巴。”王岩峰多方联系,将自己企业所属的之前是打字复印店的十几平方米的地方腾了出来。

走进小店,三层货架摆满了砖茶、干果等,吴吉麦麦提·阿布都克热木将家乡的雪菊放在了最显眼的地方。

“这个卖得最好,多亏了哥哥的点子。”原来,王岩峰不仅将雪菊进行了包装,每天还泡好让顾客品尝,这样一来,好口碑带来了顾客群。

“有这个哥哥真好,我一定要干出个样子。”吴吉麦麦提·阿布都克热木对未来信心十足。

目前,炉院街茶文化一条街的200多名商户掀起了结对认亲热潮,大家纷纷以茶会友,相互切磋茶文化,增进了情谊。

扶贫更需要扶志,帮助结对认亲户树立脱贫的信心和决心,这也是沙区在走访慰问阶段的中心任务。

互学语言,架起团结桥梁

亲戚打来电话,但是听不懂,赶紧找同事翻译。这个情景在结对子亲戚中多次出现,语言成为大家交流的最大障碍。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近在咫尺却无法用语言交流。”长江北路社区党支部书记刘艺深有体会。

与刘艺结对子的巴哈古丽·阿布都可热木来自喀什,与丈夫卖烤肉,但因为语言障碍,生意不是很好。

为了交流方便,刘艺牵头组织结对认亲户学习双语,通过每日一句、每周一讲、每月一课、每季一评等,不断提高大家的“双语”水平。巴哈古丽·阿布都可热木还为女儿汗克孜·喀日报了名。

结对认亲是相互帮扶,解决实际困难。学语言是为了交流交融,更是帮助解决困难家庭就学、就医、就业等问题,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

“自从学习了双语,生意也好多了。”巴哈古丽·阿布都可热木难掩喜悦,最重要的是女儿汗克孜·喀日成功应聘到一家服装专卖店,成为一名导购。

“有了好的开始,相信将来会更好。”20岁的汗克孜·喀日说出了心里话。

带上兄弟,踏实跟着亲戚干

来自莎车县的艾沙·艾买尔不仅自己当上了保安,上个月还回到家乡把冬闲的几个兄弟带来,投奔自己认下的哥哥——新疆地王集团副总裁魏东。

26岁的艾沙·艾买尔因为工作认真,上个月还被评为先进,加上奖金拿了3100元。

“以前我在乌鲁木齐没有亲人,但现在有了哥哥,他不仅帮助了我,还解决了我几个兄弟的工作。”艾沙·艾买尔笑着说。

艾沙·艾买尔说,像他这样家庭困难压力大的员工,企业不仅提供了免费的宿舍,还配备了电视、淋浴器等,这里就是家。

目前,包括魏东在内的30名中层以上干部与30对家庭困难的员工结对认亲,解决员工的实际困难,在朝夕相处中加深交往,相互建立更深的信任。

“工作有了,钱也有了,腰杆也就直了。”艾沙·艾买尔说,他相信这个“哥哥”,愿意跟着他干。

“通过交流能增加他们的见识,让他们的思想有所改变,从而带来行动上的改变。”魏东一直在思考该如何通过结对认亲活动提高大家的思想觉悟。

我来到你家里,你走进我心里

那一年,39岁的阿布都·开里木带着妻子和儿子搬进了张爱萍的小院。阿布都·开里木老家在伊犁,这一住就是三年,都以姐弟相称。

张爱萍说:“阿布都·开里木正直、勤劳、稳重、有头脑,很放心。”阿布都·开里木说:“在这里住习惯了,安稳、踏实,与大家合得来。上个月结成亲戚后,和一家人一样的,舍不得离开!”

张爱萍记不清有多少对年轻人的爱情在这里萌芽,又有多少对小夫妻在这里共筑爱巢。

最新的喜事是去年4月10日,阿布都·开里木的儿子阿布都拉·阿布都结婚,新房在二楼的一间房子,是张爱萍亲手张罗布置的。

如今,阿布都拉·阿布都的妻子怀孕了,也忙坏了热心的张爱萍。

“遇到这个姐姐,我是幸运的,只要有好吃的,她总是给我们带一份。”阿布都·开里木话音刚落,张爱萍抢着说:“我喜欢吃羊肚,这个弟弟隔三差五就给我带一些回来。”

民族团结,重在真心;结对认亲,重在真情。目前,这里是20户、60多口人的共同家园,被评为北园春社区民族团结大院。

手拉手、心连心、交朋友,加深了解、增进感情,感受血浓于水的兄弟情、姐妹情,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沙区各族干部群众在“亲”字上下功夫,把“亲不亲”作为了结对认亲最实际的检验标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