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一家亲】谷旭梅:倾情打造“民族团结创业一条街”_偶酷网新闻

偶酷网新闻移动版

> 新闻快讯 >

【民族团结一家亲】谷旭梅:倾情打造“民族团结创业一条街”

谷旭梅正在指导、培训徒弟(资料图片)。

新疆日报讯(记者鲁焰摄影报道)在伊宁县愉群翁回族乡托乎其于孜村,“民族团结创业一条街”远近闻名,这是一位看上去很柔弱的汉族女子谷旭梅创建起来的。

作为一名党员,52岁的谷旭梅把周边乡村的少数民族群众动员起来,采取村企合作先行投入、农户分期还款滚动运作的形式,扶持起一个个“小老板”,带动起一户户村民走向富裕。

一位弱女子何来如此洪荒之力?这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动人故事?

“跟着师傅我的生活变了样”

近日,记者走进该村,看见街边立着的一块牌子格外醒目:五月旭梅服饰有限公司。迎出来的是一个笑容满面的中年妇女,黑眼睛里充满善意,她就是谷旭梅。她身后的一排房子里,就是加工车间,“哒哒哒”的缝纫机声音正从里边传出来。

记者走进公司第二生产车间,看见这里摆放着几十台电动缝纫机,妇女们正在忙碌地加工校服。她们都是谷旭梅的徒弟。43岁的赛力玛依·努力在这里干了近九年,现在一天可以生产10套到15套校服,一年可以增加一两万元收入。有了这笔钱,她种植两亩地的微薄收入,就不再让她心里发慌。

28岁的买哈巴·米曼江是在谷旭梅的说服下过来的,已经在这里干了半年多,谷旭梅手把手教会了她使用电动缝纫机,她一天可以挣三四十元钱。她姐姐热娜原来也是这里的学徒,现在已经自己开店赚钱了。

买哈巴乐呵呵地告诉记者:“我幸亏来了,在家多没意思,一开始丈夫不让我来,我还是坚持来了,后来他看我挣钱了,也变得支持我了。”买哈巴说,现在她在家里的地位提高了,挣钱也可以自己花,给亲友买礼物,给自己买漂亮裙子,想到哪儿玩都可以去,她还邀请谷旭梅一起参加聚会。她说:“来这里干活,我的生活真的变了样,感谢我们的师傅。”

这样的徒弟,谷旭梅每年要教上百个。这么多徒弟,光学费都够她吃喝了,可谷旭梅教徒弟,不收一分钱。在伊宁县,谷旭梅的徒弟几乎遍及各个乡村,甚至南疆都有来学习缝纫的徒弟。

悠悠30年,谷旭梅将自己的全部手艺无条件、无保留地教给徒弟。她已经帮扶3000多名各族妇女学会了手艺,其中一部分当起了老板,有人用所赚的钱盖起了新房,过上了富裕生活。

更令人惊讶的是,2004年,谷旭梅前期筹资100多万元盖起了可容纳200多人就业的厂房。这一切不为她自己,依然是为了让更多各民族徒弟走上致富之路。

有了新厂房,可以持续带动好几百人实现就业,这让她干劲更足了。谷旭梅对记者说:“这要感谢我们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也要感谢这些年一直关爱和支持我的各族父老乡亲,和与我一起努力的各族姐妹们!”

走进谷旭梅的家,院子里很简陋,家里也设施简单。有人说,在市场打拼多年的谷旭梅,如果不帮扶村民,早就盖起几幢楼房了……

“我们从小就生活在一起”

一个普普通通的村民,为什么要倾其所有帮扶这些村民?

谷旭梅扑闪着大眼睛,一脸真诚地说:“我们都是从小生活在一起的乡亲,现在他们有困难,我不能眼看着不管。”

谷旭梅从小就生长在这个村子里,邻居之间相处像一家人一样,给她幼小心灵留下了美好的印记。谷旭梅记得一位老妈妈曾经把房子腾出来给他们家住,另一位老妈妈给他们送苞谷馕吃。那时候,她和村里的孩子们一起玩耍,不管走进谁家,都不会饿肚子,哪怕只有一碗奶茶、一块馕,大家也一起分着吃。她一口流利的维吾尔语就是这样学会的。

那时候,她妈妈靠做衣服挣点钱养家糊口。有些邻居想做衣服,但家里没钱,她妈妈就免费帮他们做。从小生活在这种相亲相爱的氛围里,谷旭梅觉得很幸福。能够帮助村民们学到手艺、过上好日子,即便再苦再累,谷旭梅也心甘情愿。

1985年,心灵手巧的谷旭梅开了一家名为“龙凤”的时装店。由于她做工细致、价格公道,很快就在周边形成影响力,不仅顾客越来越多,并且一些也想靠手艺赚钱的村民提出要拜师学艺,谷旭梅一口答应下来,免费收学徒。

一台电动缝纫机两千多元,她总是自掏腰包给徒弟买。每年光是电费,她就要贴进去上万元,更不用说花在培训上的费用了。也有人很不理解:“你给那么多徒弟买缝纫机,为啥不给自己的孩子买?”谷旭梅坦言:“给徒弟买一台缝纫机,成就的是一个家庭,是一番事业。徒弟有了收入,我也就完成了一份责任。”

徒弟太多,订单不够用,怎么办?谷旭梅去各大商场、学校、服装厂,到处打听,拉订单。她凭借着坚韧不拔的努力,以及多年来良好的信誉和质量,市场销路越来越大。

每每拿到订单后,为了保证质量,谷旭梅都是先自己裁剪好,再交给徒弟去缝纫。活儿多的时候,她常常忙得一天只睡两三个小时。院子里那些花草,她看不到花开花落。她甚至顾不上管三个孩子,大女儿小时候吃了很多苦,很长一段时间对她很有意见。大女儿直到结婚生子,才明白当妈妈的苦心。谷旭梅丈夫丁胜利一直支持她献爱心,主动承担起家里、厂里的好些事,免费维修缝纫机30年……他告诉记者:“能和家人一起去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

“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创业”

那么,谷旭梅为什么要扩大规模在村子里建起工厂呢?

原因在于,小厂子接不上大订单。谷旭梅的心里已经画好了蓝图:“建起工厂,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和创业,徒弟开店又可以带动一批人就业。”

她东奔西走,争取到乡政府支持,由村里提供场地,花费一百多万元建起占地1.5亩的服装公司,可以带动二三百人集中就业。在设备短缺的情况下,县委组织部和乡政府给他们资助15台电动缝纫机,县妇联也资助了十万元购买机器设备。

谷旭梅虽然很忙、很累,但梦想不变。内地好多厂子高薪聘请她,她舍不得走。

“民族团结创业一条街”已经初具雏形。谷旭梅打算开辟一个宣传窗口,设计出一系列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交融的服装品牌,走出村落,走出新疆,去参加区内外各种服装大赛;通过创业一条街的发展,提高村民的团结意识,让人们进一步懂得新疆是各民族和谐生活的大家庭。

谷旭梅在引领各族村民走向富裕的进程中,感到自己的生命有了价值。她依然风风火火、不知疲倦地奔走在这片乡村大地上。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