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贾探春最后结局是什么?贾探春生平简介(2)
时间:2017-01-05 07:47 来源:宁武新闻 作者:宁武新闻 点击:次
第55回一开始,就写凤姐“小月了”(流产),在家养病,“不能理事”。于是,受王夫人之托,探春偕李纨、宝钗共同理家,用下人们的话来说,则是“倒了一个巡海夜叉,又添了三个镇山太岁”。探春理家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那些管家媳妇们对她的轻视甚至是故意的刁难,如吴新登的老婆就是一个代表。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死了,该赏多少银子按常规,吴新登老婆应该在报告此事的同时,还要说出惯例,以备主子裁决,但这次吴家老婆报告了赵国基已死之后,“垂手旁侍,再不言语”,意思很明白,看你三姑娘如何处置,更何况赵国基与贾探春又存在那种特殊的血缘关系,所以更是对探春考验。聪明的探春,当然意识到问题的敏感,立刻制止了李纨的赏银四十两的表态,责令吴家的说出以往的成例,而吴家的却回答说忘了,要现去查旧账。探春笑道:“你办事办老了的,还记不得,倒来难我们。你素日回你二奶奶也现查去?”……一通不软不硬、绵里藏针的妙语,把个吴家的说得“满面通红,忙转身出来”。这一回合,探春显然是强者,是赢家。查了旧账以后,探春按例决定赏银二十两。 但这一决定立刻引来赵姨娘的大闹,赵姨娘说:“……如今你舅舅死了,你多给了二三十两银子,难道太太就不依你?……(你)如今没有长羽毛,就忘了根本,只拣高枝儿飞去了!”探春没听完,“已气的脸白气噎,抽抽咽咽的”哭起来了。探春最痛心的,就是赵姨娘唯恐别人不知道贾探春是她赵姨娘养的,“必要过两三个月寻出由头来,彻底来翻腾一阵,生怕人不知道,故意的表白表白。”庶出的身世,无疑是探春终身的悲剧,而生母赵姨娘卑劣的品格,阴暗的心理,在贾府中的恶名,更给探春造成极大的压抑。然而刚强的探春,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自己的才干,成为众姐妹中的公认的佼佼者。 探春改革 《红楼梦》提出了经济建设、实干兴邦的主张,此即探春改革。 探春杜撰了一部政治学著作《姬子》作为思想武器。其名言曰:“登利禄之场,处运筹之界者,穷尧舜之词,背孔孟之道。”(56回)开宗明义道出了功利主义的政治思想。回目“利”字当头,公开与程朱理学对抗;“宿弊”直斥理学“君子不言利”的政治弊病;“敏”字褒扬了探春勇往直前的改革精神和功利主义的政治思想。探春所兴之利乃是天下公利,为天下人谋福利,不得曲解为自私自利。 探春的政治思想来源于以陈亮、叶适、吕祖谦为代表的浙东事功学派。他们主张发展商品经济,对虚比浮词、空谈心性的程朱理学是一种反动。浙东事功学派代表了进步的历史潮流,已初具“发展才是硬道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大力发展工商业”的超前意识。其重商重利、务实务功的哲学又启发了“勤奋务实、敢为人先;重商亲商、微利是图;见机思变、市场敏锐;抱团奋斗、恪守诚信”的浙商精神。 对于功利主义政治,探春不仅有理论解说,更付诸实践。依托大观园得天独厚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发展生产,创造财富,盘活市场,物质进步,推进经济建设,鼓励商品经济,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构建富强社会,合乎叶适的理财思想与富民思想。 探春改革冲击了“重士农,轻工商”和“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小农观念,触动了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在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上,探春改革又实践了可持续发展方略。 探春改革还有宝钗、李纨辅佐。如果说敏探春兴利除宿弊重在发展经济、创造财富的话,那么贤宝钗小惠全大体则致力于解决如何分配财富,即市场经济中的公平正义和按劳分配。减少中间盘剥,分享改革红利,达到藏富于民,让劳动者受惠,体现了对劳动者的人文关怀,可以作为探春功利主义政治的必要补充。 探春改革得以顺利推行,后文果然派了些老妈子进入大观园创收。102回因传说闹鬼,“园中出息,一概全蠲,各房月例重新添起,反弄的荣府中更加拮据。那些看园的没有了想头,个个要离此处”,可见探春改革为缓解贾府经济危机发挥了积极作用。 艺术修养 美丽的探春,不仅才干出众,而且情趣高雅。她的诗才虽不及薛、林,但亦有自己的韵味,其《簪菊》诗,就受到姐妹们的好评。她处事、治家,也更有“文化品味”,与凤姐相比,两人皆有才干,都可谓理家能手,但两个人的“境界”却不同:探春关注的是整个家族的命运,而凤姐主要是为了一己之私利;探春理家有理念,有危机感,有忧患意识,而凤姐全靠随机应变,惟以讨好贾母为主,充满市俗气。探春身为女子,但其爽朗气概不让须眉。请看她居住的阔朗的秋霜斋里:大理石案上“笔如树林”、“宝砚数方”,墙上是“大幅字画”,案上是“大鼎”,架上是大观窑的“大盘”,盘里是数十个“大佛手”……居室如其人,这毫无脂粉气的居室,正表现了探春的男子气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