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新界日报网新闻_偶酷网新闻

偶酷网新闻移动版

> 新闻快讯 >

山东,新界日报网新闻

——访山东省财政厅厅长于国安

财税体制改革涉及利益众多,是经济改革中的“重头戏”。中央出台文件,地方抓紧落实。

在财税改革领域,山东省初步构建“1+22”的财税改革制度体系,并且逐项落实,近两年来,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和效果。

首先,在预算制度改革领域,2015年,财政部组织的全国县级管理绩效综合评价中,山东省取得综合第一名的好成绩。

其次,通过建立省以下财政体制,壮大基层财政实力。

第三,启动营改增试点,降低企业负担。

最后,通过“压专项”方式,大力清理压减专项转移支付。

在财税体制改革的几个关键领域:财政预算管理、中央和地方事权和责任如何划分、税收制度改革、专项资金治理等几个重点领域,山东省如何进行改革?

近日,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对山东省财政厅厅长于国安进行专访,围绕山东省财税体制改革,他详细向本报记者阐述了山东省的做法和经验。

建立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在财政预算改革领域,山东省主要围绕着预算的公开性和透明性进行改革。”于国安说道。

首先是,所有的预算项目都要公开透明,目前,山东省、市、县三级预算已经全部公开,同时,山东省的“四本预算”及121个部门预算提交人大审议,接受人大监督。

资金预算要透明,同时,对于预算资金的使用,也进行了改革。一是,“盘活”结余结转资金,加快项目落实和资金拨付,,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率。2015年11月底,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进度达到93.4%,创历史最好水平,解决了年底突击花钱的问题。

“预算资金使用,还要有效果。”于国安强调,山东省大力推行第三方机构独立评价,构建“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机制,也取得好的效果。2015年,在财政部组织的全国县级管理绩效综合评价中,山东省取得综合得分第1名的好成绩,其中县级前5名中山东省占了4个。

“另外,政府债务问题是头疼的问题。”此领域的改革,山东省主要在“可持续”上下功夫。在全国率先出台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实施意见,构建“借、用、还”一体化管理格局。

2015年,山东省成功发行地方政府债券2179亿元,有力支持了重点项目建设,缓解了地方政府还债压力。

初步建立利益共享的省以下财政体制

财税体制改革中,有一个关键领域,就是中央和地方事权和责权划分不明确,导致很多问题的出现。于国安谈论道,针对此领域改革,山东省通过“下划收入、财力分成、激励约束、明确责权”,初步形成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激励相容的省以下财政体制。

首先,增加市县财政收入。通过“下划收入”方式,将原来体制省级分享的税收下划到市县,实行“属地征管、就地入库”,进一步做大做强市县财政。

其次,改进政府间税收分享机制。通过“财力分成”方式,山东省通过体制结算,对各类税收的增量统一分享15%。通过这种方式,调动了各地发展服务业、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的积极性。

第三,为了调动地方积极性,通过“奖励约束”的方式。一方面,实施省级分成税收增量返还政策,对于省级分享各地市的主体税种以及资源财产类税收,以市为单位计算,比上年增长超过规定比例的部分,省级财政予以返还。

另一方面,实施激励性转移支付制度,2015年,省级财政拿出20亿元,将资金分配与各地的服务业、节能减排等挂钩,强化财政体制的“风向标”作用,促进各地“调结构转方式”,加快科学发展。

最后,积极探索政府间事权和责任划分。通过“明确责权”方式,实现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的科学、清晰、合理配置。

“通过这种方式,调动市县科学发展的积极性,大幅度提高了地方财政实力。”于国安说,2015年,山东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475.17亿元,比改革前的2012年增加1617.43亿元,年均增长16.1%。县级收入占全省收入的比重达到80.9%,比改革前的2012年提高了10.5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0个百分点左右,壮大了基层财政实力。

深入推进税费改革“在税收改革的几项重点领域,山东省都进行了尝试,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收益和效果。”于国安说道。

首先是深化税制改革领域。从2013年8月1日启动营改增试点,截至2015年底,山东省共有34.59万户纳税人纳入试点范围,企业减负面达98%。累计减轻税收负担316.19亿元,有力促进了服务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积极实施石油、煤炭、钨、钼等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促进了资源集约节约利用。

再者是大力清理收费项目。将省级立项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由87项压减到12项,山东省成为全国收费项目最少的省份之一。同时,全面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公开发布收费目录清单,努力打造“阳光收费”。

最后是在清理专项资金使用上下功夫。为了更好地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率,山东省采取“压专项、增一般、转方式、强监管”的方式,在专项资金使用领域取得突破进展。

一是,“压专项”的方式,大力清理压减专项转移支付。目前,省级专项资金从2013年的243项压减到67项,减少了72.4%。

二是,“增一般”,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重。2015年省对下一般性转移支付达到1143.04亿元,占省对下转移支付的比重达到62.4%,提前达到了财政部确定的60%的目标,提高了市县财政分配自主权。

三是,“转方式”创新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分配办法、通过产业发展基金等方式,积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放大资金杠杆。通过“强监管”方式,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建立专项资金信用负面清单制度,规范专项资金管理。

开展税式支出管理改革“同时,在财税改革领域,除了上述重点措施以外,山东省还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推进税式支出管理改革。”于国安谈论道。

2013年选择临沂、淄博两市开展试点,2014年扩大到10个市,2015年在全省全面推开,实现税式支出管理区域、级次、纳税对象“三个全覆盖”。

全省税式支出规模达到2150亿元,既健全了税收保障机制,提升了税源管控水平,又促进了税收优惠政策落实,有利于充分发挥税收调节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经济发展。

另外,在支出管理改革领域,山东省做好“加减乘除”四篇文章。

“加”就是聚焦公共财政导向,加大对基本公共服务,民生支出。2015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中民生支出占比达78.1%,比2012年提高2.8个百分点。

“减”就是大力清理规范财政支出范围,压减不符合改革发展方向的支出项目。

“乘”就是创新财政支出方式,带动社会资金加大投入。截至2015年底,山东省政府发起设立19只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和44只子基金,初步形成基金群,全省各级政府参股或者出资设立的各类投资基金已经达到1500亿元。

发起设立总规模1200亿元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发展基金,600亿元的铁路发展基金,200亿元的国企改革发展基金,有效放大了财政资金的乘数效应。

“除”,就是完善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公务卡制度,加强财政监督、严肃财经纪律,消除支出管理上的体制机制漏洞。

2015年全省政府采购额达1414.8亿元,节约财政资金151.4亿元;全省公务卡结算规模达34.8亿元,是2012年的4.5倍;全省国库集中支付额达到1.05万亿元,三年翻了一番。这些改革举措,有效防止了财政资金跑冒滴漏和低效使用。

于国安说道,调节收入分配是财政职能作用的重要方面,山东省把收入分配改革纳入财税改革总体布局,着眼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做了大量工作。

一是,切实保障弱势群体基本生活需要;二是,“促均衡”,大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重点对财政困难县给予财力补助;三是,“重规范”,大力整饬收入分配秩序。尽管山东省财税体制改革取得一些成效,但与政府治理现代化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为把财税改革进一步推向深入,山东省确定今年在全省开展“财税改革落实年”活动,引导各方面强化责任意识、狠抓改革落实。

作者:马会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