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贷款买车比例仍处低位 需靠大数据再造汽车金融生态
时间:2017-01-06 04:07 来源:宁武新闻 作者:宁武新闻 点击:次
央广网北京1月5日消息(记者 吕红桥)在一些国家,汽车金融渗透率可能超过70%,而最新发布的《中国二手车金融风险管理报告》却显示,中国新车金融渗透率只有30%,二手车甚至不到5%。汽车金融渗透率低,是中国老百姓不喜欢贷款买车,还是另有原因呢? 汽车金融是指与汽车相关的金融服务,比如贷款买车、汽车融资租赁等。在这个行业里,有个词叫渗透率,说的是通过贷款等融资方式购买的汽车数量,占汽车总销量的比例。因为汽车金融的渗透率低,就说老百姓不喜欢贷款买车,这个推论有些武断。根据《2015中国汽车消费趋势调查报告》,我国无车用户中,考虑在买车时选择信贷消费的,占比高达82.4%。也就是说,老百姓对汽车金融有着旺盛的需求。实际上,贷款买车的个人或企业之所以少,主要是供给侧的原因。 我国个人及车辆信息相对不透明,社会诚信体系不完善,车辆交易,尤其是二手车交易中,一旦出现假买假卖的行为,汽车金融公司也会跟着倒霉。出于风险考虑,进入这行的企业一直不多。而2015年开始,随着政府对消费金融公司的政策鼓励,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汽车厂商、网贷平台,甚至是BAT这样的互联网巨头开始涌入汽车金融。队伍是壮大了,但是第1车贷创始人郭超却表示,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郭超:这两年行业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稀释和掩盖了风险,有些企业为盲目追求业绩和市场份额,开始不尊重金融的专业了,更有甚者,一入行就被誉为“疯狂原始人”,用一种玩票的心态去不断挑战自己和行业的风控底线。 正因如此,随着所谓“资本寒冬”的到来,一些汽车金融公司也面临断粮的局面。第1车贷刚刚宣布完成B轮融资,金额达3.6亿元人民币。不过记者发现,这样规模的融资,近来在圈儿里已经很罕见。 如何规避风险,再造汽车金融生态?艾瑞咨询集团合伙人焦世斗认为,首先可以在技术上做文章,降低信用风险。 焦世斗:C端和传统的放贷差别并不是很大,唯一的差别是在催收,尤其是对车的跟踪,包括利用GPS对车辆进行监控,这块相对来讲是要做的比较重,但是如果说能长期在这块有很好的技术的投入,其实会慢慢的形成很强的技术壁垒。 同盾科技首席安全官马骏驱则表示,大数据也可以用来防范汽车金融的欺诈风险。 马骏驱:我另外一个客户很大的金融公司,很多数据分析以后,我们将报告呈现给他们,我说在你们经常交易里面我们发现有一百个团伙在里面,这种团伙作案在我们车贷行业经常会发生,我们怎么通过大数据发现这种风险,就是欺诈风险。 据了解,业内目前已经有专门的汽车金融大数据平台上线,登录系统后,只要输入车辆唯一的身份证,也就是车辆识别号码,就可以查询平台上一年几十万台车辆的品牌、款型、里程数、权属地、监管状态等详尽信息。而这种透明度,有望给汽车金融的发展带来动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