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七问雾霾:什么时候才能呼吸到洁净空气?(2)
时间:2017-01-06 04:27 来源:宁武新闻 作者:宁武新闻 点击:次
常纪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经过治理,目前京津冀地区PM2.5年均浓度有所下降,但PM2.5前体物的浓度仍然是发达国家的10倍左右。总的来看,今后10年,中国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体上处于跨越峰值并进入下降通道的转折期,到“十三五”末期和“十四五”初中期,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拐点可能全面到来。 补齐生态环境这个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短板,既要有解决环境问题的历史紧迫感,在战略部署上也要有必要的耐心,以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方式、污染防治与生态建设相结合的方式,在发展中科学、稳妥、分阶段地解决环境问题。雾霾是几十年的发展积累形成的,不是一年两年可以根治的,必须要有中长期的防治战略和科学措施。 7、治理雾霾,还需要哪些更有力的措施? “减排必须在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调整上下更大功夫” 贺克斌:头三年的减排取得了一些成绩。不过,目前各地更多是在末端治理上使劲,包括超低排放、提标改造等,要找新的减排量,必须在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调整上下更大功夫。现在排放量有所减少,但留在空气中的污染物还足够多,因此效果还不明显,必须进一步大幅度削减污染物。 目前有30多个城市正在进行大气污染物排放源清单的编制试点工作,对各种排放源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PM10、PM2.5等9种污染物进行调查,做到大气污染物全覆盖。这对搞清楚并控制住污染源非常重要。 环保部每次开展空气重污染督查时,都能发现不守规矩的企业。有减排技术、设备,如何保证技术、设备得到充分使用,还需加大监管力度。完全靠人的“自觉”是靠不住的,抽查也不容易。监管需要好的技术手段,国家应该多投入一些资金研究监管技术。排污总会留下痕迹,通过技术手段可以追踪,把漏洞、歪路堵住。否则,可能纸上统计减了很多污染物,实际上大打折扣。 常纪文:京津冀和周边地区应通过科学管理等手段,缓解雾霾问题。比如,优化城市空间开发利用结构,遵循地理、气象、生态等基本条件,开展“多规合一”,打非治违,形成科学的、可持续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以最坚决的态度执行城市开发利用边界制度,防止各城市主城区、各区县城区等的范围继续膨胀,超过区域生态环境容量。 北京城区飘雪 气象局:出行尽量打伞 雪很脏 在连日雾霾天中,北京今天下起了小雪。记者从北京市扫雪铲冰指挥部获悉,今天北京市部分地区出现小雪,全市扫雪铲冰相关单位密切关注天气情况,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确保道路不积雪、不结冰。北京市气象局官方微博连发两条微博,提醒市民注意“雪很脏”,尽量减少外出,做好防护。 郑州雾霾部分高中未停课 学生:别人是花我是绿萝 近日,河南郑州一直被雾霾笼罩,多次发布重污染天气红色预警。 郑州市教育局自2016年12月以来,已经因雾霾发布了5次停课通知,其中3次明确要求“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停课”。 但一些郑州的高中在读学生向澎湃新闻反映,一些高中并未完全执行教育局的“停课”通知,学生在重污染红色预警下仍正常上课。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