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银遗址水下考古正式启动 三问江口沉银
时间:2017-01-06 08:05 来源:宁武新闻 作者:宁武新闻 点击:次
“江口沉银”考古现场 1月5日,彭山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启动通报会召开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三百多年前,张献忠在岷江江口段遭遇伏击情形如何?是否有舰船被焚毁沉入水底?张献忠是否主动凿船沉银?这团迷雾,在江水起底之后,有望找到迷失的答案。 1月5日,彭山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启动通报会的召开,标志着四川省首次水下考古发掘——彭山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发掘正式启动,在4月30日之前,考古工作者将利用围堰抽水,层层发掘,甚至有望发掘到散落战场的战船等文物,找到还原历史的蛛丝马迹。就文献关于张献忠沉银的记载,考古专家更倾向于古战场遗址,而他主动沉宝的可能性很小。 而关于张献忠沉银的争论仍未停歇。巴蜀文化专家、《张献忠传论》作者袁庭栋至今依旧坚称“江口沉银遗址”处没有所谓的“张献忠沉银,只是张献忠战船上零星地遗落了点文物在此”,并表示如自己错了会公开道歉,但他也十分支持这次挖掘。 水下考古 “高精尖”法宝助阵 曾运用于兵马俑考古 “今天的雾有点大,都不咋个看得清楚,就像考古一样,充满了未知性,这就是考古工作的魅力所在。” 1月5日,眉山市彭山区,通报会上,省考古院的相关人员以窗外的雾做开场白,开始了彭山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项目的介绍。 此次考古发掘计划通过河道内的临时围堰工程解决考古发掘平台,再通过金属探测器确定重点发掘区域。在发掘过程中采用全站仪精确定位出水文物坐标,同时利用三维成像和航拍技术采集文物信息。 根据前期出水文物的具体情况,考古人员还有针对性地制定了金、银、铜、铁、木等不同材质的文物保护方案。现场有专门的文保人员,并配备文物移动医院。 “这次考古发掘,放在全国,都是科技含量极高的一次考古发掘。”志愿者张向前带来了“高精尖”法宝助阵:无人机加载航磁仪、地质雷达、电法勘探、磁法勘探。他介绍,电法勘探曾运用到秦始皇兵马俑遗址考古发掘中。航磁仪也是运用到考古中的一件“利器”,可以从空中进行探测,“地下材质不一样,磁场就不一样。”他解释,比如沉船的一些空洞,在监测仪器上会有一些不同显示。张向前打了个比喻,“就跟汽车的倒车雷达一样,可以起到隔空探物的作用。” 对话领队 可能会发掘出战船 出土文物会留在四川 接受采访时,两名领队刘志岩和周春水希望,通过此次考古发掘确认是否有张献忠沉银,为下一步的保护提供科学的依据。在他们看来,此次考古发掘的最大意义在于,彭山“江口沉银遗址”很多方面尚无定论,“考古不是看重出宝,而是要解决一些学术上的问题。” 周春水说,此次考古发掘中,围堰的难度不大,因为以后围堰还要拆除,最大难度在考古的性质和找到(相关文物的)准确位置,这才是最重要的。他认为,发掘出来的文物除了可能有金、银物品,还可能出现战船等。 “金属类的比较好保存,毕竟比较稳定,遇到船的残骸等容易腐烂的物品就比较麻烦了。”周春水说,如果发现战船,可能会采取整块转移到室内等手段进行保护。 刘志岩也表示,将在考古发掘区域的下游进行发掘,因为根据水流等因素判断,当时的战船、战鼓等物品可能会被埋没在此处。 期待发现战船等物品,更期待有整船出现或船内有更多文物,但鉴于考古发掘有不确定性因素,周春水等人称,如果发掘下去,文物比较丰富,大家都比较高兴;如果耗费这么大的精力和经济,没发掘出多少文物,这个是很郁闷的。 “此次考古发掘意义重大,通过发掘,不但可以确认遗址的性质和保存状况,确定遗址的分布范围,文物的埋藏深度和分布状况,同时能为四川水下考古积累经验,培养人才。”周春水还透露,发掘出来的文物将根据属地管理的原则,会留在四川。 尽管关于江口沉银的考古发掘已经开始,但围绕着江口沉银的争论,仍未停止。 1 张献忠没“主动沉银”?错了愿公开致歉 巴蜀文化专家、《张献忠传论》作者袁庭栋,至今依旧坚持称“江口沉银遗址”处没有所谓的“张献忠沉银”,“只是张献忠战船上零星地遗落了点文物在此”,但他也非常支持此次发掘。“不说1000艘沉船不可能,100艘都不可能。”袁庭栋称,江底有可能会有一些东西,这完全正常,彭山江口曾经是川西第一渡口,过往的船会掉落物品,一些船翻船后物品落入江中,此外,张献忠作战失败的时候船损毁掉落了一些,并非沉银。“通过考古发掘可解决历史遗案:张献忠有没有将千艘船凿穿,把金银财宝沉到江底。”为此,他下了一个赌注,“如果我这个学术观点错了,我会通过媒体公开道歉”。 2 张献忠“屠川”?不是他一个人造成的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明史学会常务副会长毛佩琦对此次考古发掘有很大期待,他说,文献记载和传说当中的一些内容,通过发掘来证实或者证伪,它们或真实存在,或根本没有,通过发掘用事实说话,让我们对这段历史有更准确的了解。 此外,四川大学教授江玉祥也对此很期待。“估计会有两种结果,少量或者大量发现张献忠沉银。”在他看来,江口沉银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张献忠在江口之战前埋藏“沉银”,另外一种说法是打仗时沉入江中。 毛佩琦介绍,现有张献忠的银锭、金册子等文物不能够证明张献忠是否“屠川”,但这些实物可以证实,张献忠曾经聚敛了大量财富。“我们看到,江口已经出土的文物当中,不仅有金牌、银锭,也有普通百姓平常佩戴的银首饰,这些银首饰一看就非常粗糙,是低层群众所拥有的。” 至于张献忠“屠川”的说法,袁庭栋也不这样认为。“明末清初四川人口锐减,这是60多年长期战争的结果,有战争就有生灵涂炭。张献忠有一定责任,但这不是他一个人造成的。” 3 缴获文物在哪?六人分管钥匙进九道门 2016年10月,眉山、彭山警方破获江口沉银盗卖大案,追回千余件文物,其中国家珍贵文物百余件,包括国家一级文物8件,二级文物38件,三级文物54件。这些文物现在何处?成都商报记者了解到,目前,这些文物还暂由彭山警方保存着,待案件全部结束后将择机移交文物部门。 守护这些文物的,不但有彭山公安,还有武警等人员,成都商报记者在获得警方的许可下,实地探访发现其安保程度不亚于顶级国宝:要见到这些文物,需要进九道门,而这九道门除了分别有人员把守外,钥匙也被六个人分别管理着,最后一道门,甚至要三人分别拿出钥匙才能打开。 记者数了数,从第一道门到第九道门,虽然步行距离仅有几百米,但算上等待开门的时间,至少需要十分钟以上。 新闻链接 彭山正积极筹建张献忠江口沉银博物馆 江口沉银案破获后,让彭山有了更多的想法。去年,“江口沉银遗址”被确定为张献忠沉银区域之后,已吸引了10多家文化公司与彭山区委宣传部了解、接洽,都想将其拍成电影。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