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中原之精华,援哈密之所需”
时间:2017-01-07 17:15 来源:偶酷网新闻 作者:偶酷网新闻 点击:次
从2013年起,两百多名第八批河南援疆干部人才,为了边疆的安宁,为了民族团结,抛家离子,把自己置身于茫茫的大戈壁中。他们“携中原之精华,援哈密之所需”,创新模式,精准援疆,在教育、医疗、文化等多个援疆领域位居全国19个援疆省市前列。 三年的河南援疆,是哈密发展最快、百姓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曾两次批示肯定,哈密各界各族干部群众对河南赞誉有加,两地联系交流日益紧密。 在第八批河南援疆工作结束前,记者对河南援疆前方总指挥、哈密市委副书记刘金山进行了访谈。 记者:作为前方总指挥,您带领河南援疆干部人才在戈壁奋战了三年,您曾说过“战争年代上火线,和平时期来援疆”。您对三年的援疆工作做何评价? 刘金山:入疆三年来,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体援疆干部以焦裕禄精神为标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苦干实干,心齐风正劲足,在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等方面新思路新举措新经验不断,在全国、新疆援疆工作会议上多次作典型发言,河南援疆前方指挥部则连续三年获兵团突出贡献奖,并实现了至目前援建项目合格率100%,审计率100%。我们援疆的三年,也是哈密地区和兵团十三师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的三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了万元大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两万,并成为自治区命名的“平安地区”。可以自豪地说,我们不辱使命,圆满完成党和政府赋予我们的援疆任务。 记者:河南援疆把民生放在了第一位,近90%援疆资金用于基层和民生。您认为,三年河南援疆最大的亮点是什么? 刘金山:河南援疆的最大亮点,我认为还是教育医疗等民生援疆项目的实施、惠及60万哈密人民。第八批河南援疆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重中之重,如“两居工程”三年共建成了1.6万多套,兵团十三师文体活动中心及柳树泉少数民族文化活动中心等一批公共服务设施建成投用。总体可概括为:实现两个率先、达到四个全覆盖、补齐七个短板。 实现两个率先:率先帮助哈密与南疆同步率先实施了普通高中学生“三免一补”政策。率先在援疆省市中率先建立援疆省辖市“市—县(团场)—乡”对口帮扶机制。 达到四个全覆盖:学前“双语”教学实现一乡一镇一团场都有一所双语幼儿园;所有乡镇卫生院覆盖率达到100%;河南百所中小学名校与受援地116所中小学结为友好学校,哈密所有少数民族学生与河南中小学生“手拉手”结对帮扶实现全覆盖;建立河南省远程医学中心哈密分中心,覆盖全部乡镇和社区,实现了边疆各族群众不出哈密就能够得到河南乃至全国的优质医疗资源。 补齐了七个短板:一是建设豫哈能源产业研究院,为哈密培养“三煤”人才,填补了煤炭资源富集区没有专门研究机构的空白。二是协调河南师范大学在哈密开办教育类硕士研究生班,首批招生150名学员,解决双语教师短缺问题。三是协调新乡医学院在哈密开办临床医学类研究生班,首期培养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82人,为当地培养一支永远带不走的医疗人才队伍。四是帮助哈密地区中心医院晋升三甲医院,全面提升当地医疗水平和保障能力。五是建成哈密肿瘤医院,填补东疆区域空白。六是促成洛阳正骨医院与哈密维吾尔医医院合作,建设骨科特色品牌医院。七是帮助哈密职业技术学校升格为职业技术学院,扩招3000名学生,主要面向南疆,有力促进少数民族学生就业。 扶贫攻坚战打响后,我担任村第一书记,扶贫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黄土场村,并多次前去调研,帮他们找到脱贫途径。我们所有援疆干部人才则至少一对一扶贫。伊吾县在河南援疆的支持下,已在新疆率先脱贫。 三年援疆,应该说,受惠最大的还是老百姓。 记者:哈密至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的投运,郑州新疆农产品交易馆的落地,哈密高新技术产业园晋升为自治区级……请您介绍下,河南在推进产业援疆过程中,如何实现互惠双赢、开拓创新的? 刘金山:2015年5月,占地11000平方米的新疆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在郑州开业,当年线上线下交易已过5亿。交易馆的成功开馆,让新疆农副产品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走出了一条变单一援疆为互惠双赢的产业援疆新模式。 这只是河南探索产业援疆新路的一个缩影。 总结起来,河南产业援疆的特点有四个。一是顶层设计,高位推动。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产业援疆工作,多次专题研究部署,河南省委书记谢伏瞻等党政一把手先后率团来到新疆,并签署了《豫新两省区全面合作框架协议》。 二是搭建平台,强化交流。积极组织哈密和兵团十三师相关企业参加在河南开展的各类经贸活动,搭建产业合作平台。并专门安排援疆资金在哈密建设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吸引河南企业产业转移。 三是突出重点,重在民生。河南在项目引进过程中,注重增加当地群众就业和农牧民收入,明确要求在哈密落地的企业,必须70%以上用当地未就业人员。如促成了开封汴绣与巴里坤民族刺绣产业项目合作发展,直接提供就业岗位200人,间接促进就业1800人,其中95%以上为少数民族。援疆资金为当地建设了6600座日光温室大棚和1600个育肥棚圈,增强了农民增收致富能力。 四是注重破解受援地发展瓶颈。哈密至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投运以来,已为郑州送电600多亿度,实现了“煤从空中走、电送全中国”。河南能化、神火集团、郑州弗光太阳能、河南天丰、洛阳双瑞风电等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项目落地哈密,为哈密的优势资源转换和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支持。粗略统计,在河南产业援疆引进的企业中,三分之一以上为高科技产业。
环球新闻 国际| 国内| 社会| 军事| 财经| 科技| 汽车| 旅行| 时尚| 娱乐| 体育| 图片| 海外看中国 环球商城更多世界上最小的迷你强光手电!有一种战术长裤,穿上它让姑娘爱的不要不要的!口袋保险箱 | 卡之翼防盗刷铝制钱包美特种部队标配 | 索格印第安营地斧百兵之祖—菲律宾魔杖车载防身必备日本黑帮互殴必不可少的格斗工具!最牛的防身武器 | 美警标配,1招制敌家用腹肌神器!每天10分钟,轻松打造8块腹肌
环球时尚更多
环球时事更多
环球产经更多
娱乐聚焦更多
环球生活更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