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级比上级军衔高?解放军军衔改革有望突破_偶酷网新闻

偶酷网新闻移动版

> 新闻快讯 >

下级比上级军衔高?解放军军衔改革有望突破

2017年1月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关于军官制度改革期间暂时调整适用相关法律规定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意味着,备受关注的解放军军官制度改革已得到国家法律支持。

《决定》称,军官制度改革期间,军官职务等级、军衔、职务任免、教育培训、待遇保障、退役安置,不受现行《现役军官法》《军衔条例》的约束。具体办法和试行范围,由中央军委组织制定,待改革措施成熟后,再及时修改完善有关法律。

尽管军官制度改革的细节尚不得而知,但从军内人士此前在《解放军报》等官方媒体的表述中,已不难发现改革的方向。

军改跨出第二步

"从现在开始即将展开军改的第二步,即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的改革。"2016年12月20日,空军原政委、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邓昌友在分组审议《关于军官制度改革期间暂时调整适用相关法律规定的决定(草案)》时表示,军队管理的组织架构、职能配置、权限设置、运行机制等,都与此次改革直接关联、一起联动,必然要求军官制度做出相应的改革,而且必须抓紧协调推进。

这是中国军方人士首次就中国军队改革的阶段划分进行公开表述。

邓昌友进而表示,这次军官制度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军官职业化制度,其中的关键,就是要打破过去基于领导职务建立的军官管理制度体系,基于军衔构建军官管理制度体系,是对现行军官制度体系的重构、创新和重塑。

军官职业化在西方国家已发展成熟。它起源于19世纪,当时的普鲁士政府颁布实施军官任职规定,开启了军官职业化的先河。随之为西方各国军队所效仿。

中国军队对军官职业化探索由来已久。1929年古田会议决议提出,军官是一种社会职业,不能因为军官都成了党员,便不关注军官的社会职业性质。

新中国成立初期,解放军第一部军官服役条例立法说明中,提出"保证军官以军队工作为长期的甚至终身的职业"。此后,各项制度安排不断趋向职业化要求。

2013年6月,习近平指出,军队干部政策制度改革,大方向是建立军官职业化制度,这被视为"为军官队伍建设科学发展确立了新的目标"。

同年12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以建立军官职业化制度为牵引,逐步形成科学规范的军队干部体系"。

在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再次指出,要建立体现军事职业特点、增强军人职业荣誉感自豪感的政策制度体系,以更好凝聚军心、稳定部队、鼓舞士气。

2016年1月,《中央军委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意见》印发,意见中明确,构建体现军事职业特点、增强军人荣誉感自豪感的政策制度体系,推进军官职业化。

2015年第一期《中国军事科学》,刊发了原总政治部干部部科技文职干部局副局长洪亨武大校的一篇文章,题为《改革完善我军军官服役制度的若干重点问题》。此文从改革完善军官服役制度上,系统论述了推进中国特色军官职业化的内涵及制度安排。

军内改革人士大多认为,解放军现行军官服役制度,在军官的服役年龄年限设置上,还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军官的服役效能。不少军官在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黄金时期离开部队,造成军事人才资源严重浪费。尤其是师、团级军官,经部队长期培养锻炼,其中相当一部分学历层次较高,但在部队工作的时间却不长,才智尚未充分发挥,人才培养得不到有效回报。

在《改革完善我军军官服役制度的若干重点问题》一文中,洪亨武表示,推进军官职业化,应当从服役制度上,对军官服役形式和服役年龄年限作出调整,实行开放、可选择的多种服役形式和有幅度的服役年龄年限,畅通军官进出更替渠道,使优秀军官可长期保留,一般军官能及时淘汰。

在军官服役方式上,他提出实行义务与合同相结合的服役方式,包括三种形式:基本服役制,军官按照规定服役满最低年限,如10年,体现的是服役义务;定期服役制,规定军官服役达到一定年限,如25年,具有志愿与需要相结合的合同性质;终生服役制,允许服役到退休年龄,如60岁,其服役性质是定期服役制的延伸。

洪亨武说,在以上3种形式中,基本服役制的军官,因是义务服役,可确定为非职业军官;定期服役制和终生服役制的军官为职业军官。对于非职业军官,采取转业方式,国家扶持就业;职业军官则由国家提供保障。其中定期服役制的职业军官,达到规定年限的可享受退役保障金;终生服役制的职业军官,享受国家退休待遇。

洪亨武说,在军官服役年龄年限设置上,应改变目前不同职级都有最低服役年限和最高服役年龄的设置,实行简约、弹性的年龄年限,即一龄多衔,适当放宽师团职军官最高服役年龄。领导职务军官实行最高任职年限制(如同一职级不超过6年),非领导职务军官则实行职业化。另外,要完善军官服役方式和年龄年限,建立淘汰机制、保留机制和延长机制,以解决军官服役中优胜劣汰、新陈代谢问题,使军官队伍始终保持竞争活力。

2016年12月6日,《解放军报》刊文《怎么看建立军官职业化制度》,内容与洪亨武前述文章相互印证。12月16日,洪亨武又在《解放军报》发表《着眼改革强军推进军官职业化》一文。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一位不愿具名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洪的观点在决策层中获得一定程度的认可。

核心是军官专业化

军官职业化的核心是专业化,而其前提是专业化分类。分析人士认为,推进军官职业化,将突出专业属性和作战要求,健全完善军官分类体系,在此基础上分类设置军官职业发展路径,系统规范军官在哪个领域发展,什么时候该入校培训、交流任职,具备什么经历能够走到什么位置,什么情况下需要退役等,为组织培养军官、军官自我提高提供清晰指引。

解放军军官目前主要按照工作性质,分为军事、政治、后勤、装备和专业技术5类。

在《改革完善我军军官服役制度的若干重点问题》一文中,洪亨武将军官按职业岗位,分为指挥军官、军事工作军官、政治工作军官、军备保障军官、陆战军官、舰艇军官、航空航天军官、火箭导弹军官、科技信息军官、院校教学军官、军法军纪军官、科学研究军官12个基本大类,每个大类又细分为若干个小类,比如军事工作军官是指除指挥军官外的军事副职,机关部队作训、军务、战场管理等军官。

南京政治学院教授杜人淮认为,建立军官职业化制度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

首先要确定军官的员额,以及和士兵的比例关系,保证军官队伍的稳定性。需按照与国家安全战略相适应的要求,严格规范军官总规模,对各专业岗位军官实行编制定额,严格控制军官数量和结构比例。

以美军为例,美军目前共有28万名军官,约占军队总员额的13%,将、校、尉军官的比例为1∶90∶160。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