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修的 禁书 疾病zxylw.com 大逆转:玛咖每公斤120元跌落到1元 遭遇白菜价(3)
时间:2016-05-10 13:40 来源:宁武新闻 作者:宁武新闻 点击:次
杨曜武说,早在七八年前,公司就开始跟南溪村的种植户们订了玛咖委托种植协议,开始两年还运行平稳,但是随着玛咖行情一路看涨,村民们纷纷把协议地块里种出来的玛咖卖给肯出更高价钱的外来商贩,公司因此损失惨重。2014年公司的果实回收率只有30%。 《经济半小时》记者:2014年时候,您家交给他多少公斤?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黄山镇南溪村村民和占军:五六亩地的才六百多一点,六百多公斤。不到,因为他们那时候都是合同签上,因为那个2004年比较火,我们都不想卖给他们,这个都是人之常情。 两年这么一折腾下来,杨曜武觉得和散户打交道成本太高,索性想放弃这一部分业务,只做大户。他也希望经过今年的调整,整个市场,无论是对玛咖的认识,还是价格,都能回归理性。 杨曜武:希望政府这边是对这个玛咖的整个从种植环节的一些基础条件的要求,到玛咖产品进入市场的一些环节的把控,对品质的把控,可能要加大一些力度 实际上,这些工作丽江市政府并不是没有做。 云南省丽江市生物资源开发创新班科长马白华介绍说,在2015年,丽江市制定了《丽江玛咖栽培技术规程》,云南省也发布实施了《云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玛咖干制品》,标志着丽江的玛咖质量标准体系已初步形成。除此之外,2015年3月份,丽江市还出台了《关于下达2015年丽江玛咖种植面积指导计划的通知》,明确提出:2015年全市玛咖种植指导面积建议控制在8万亩以内,但是最后实际的种植面积却达到了144318亩,超过计划面积80%. 马白华:一个是引导形成一个合理的玛咖产品市场定价,然后促使整个产业实现理性回归,理性发展。二是集中到最适宜的区域种植,同时要适度控制规模。第三继续推行一种定单式的种植,化解农民面临的风险,第四也是很关键的,我们要严格贯彻执行有关玛咖的一系列质量标准,更加突出质量,一定要走品质化的道路,我觉得这些都是核心的。 而实际上,近年经历过山车行情的中药材并非只有玛咖。同样是在云南,中药材三七在主产区文山,2009年-2012年的产量从4000多吨增加到不到7000吨,但2014年却超过了20000吨。而三七年正常用量仅7000-8000吨。 除了三七,另外一味中药材,铁皮石斛近年也是经历了市场行情的大起大落。早年,由于野生铁皮石斛接近枯竭,价格一度高达万元,但随着种植技术的发展,其种植面积迅速扩大。2011年,铁皮石斛鲜品的收购价约为每公斤600元,到了2012年则达到了1200元,短短一年价格翻了一番,但是到了2013年,价格便一路暴跌至200元,高达每亩15万元的种植成本,让几乎所有的种植户苦不堪言。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又是一年春耕时,和金龙去年租的150亩地已经到了期,今年,他在自己家里的30亩地里,又种上了土豆,也种下了新的希望,新的开始。 半小时观察:农产品价格何时不再坐过山车 记者在丽江看到的情景,和这些农民的遭遇、纠结,让人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其实不只是玛卡,近年来,包括石斛、螺旋藻,还有前些年的芦荟等等,许多特色农产品,都经历了价格的大幅波动,让许许多多的种植户饱受伤害。其实在这些特色农产品坐上价格的过山车时,我们不难看到供与需之间的泡沫。也常常看到人为夸大功效、虚假宣传甚至资本炒作的身影。这些,都大大扭曲了它本来的价值。要管好这个市场,需要行业主管部门明确标准,需要商家规范经营诚实宣传,给它一个稳定健康的供需环境。从调查中我们也看到,当地政府已经组织力量,专项扶持产业发展。虽然产业化程度还不高,服务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建设完善,但对于这些高原特色农产品来说,未来还是会有更多的希望。愿他们的春耕,能再多一份从容。 玛咖原产于南美,来到中国后曾经身价高企,在许多宣传中,玛咖能抗肿瘤、能降血压,对风湿症、抑郁症、贫血症有作用,被称为是天然的荷尔蒙发动机。玛咖虽然被界定为保健食品,但俨然成了神药,价格也一路飙涨。然而到了2015年,这一切又发生了巨大的反转。眼下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春耕时节,也是玛咖春季播种的时候,那么今年的情况怎么样呢? 每公斤 120 元跌落到 1 元,玛咖遭遇白菜价。 在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丁王村,眼下正是播种白菜苗的时节,村民海金保正在地里劳作。他家5亩地,在正常年景,每年靠种白菜和土豆能为全家四口人带来一万五千元左右的收入。但是在这个春天,生机勃勃的白菜苗并没有给海金保带来欣喜。 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丁王村村民海金保:种点菜,反正一年亏了,第二年逐步地弥补。 2011年5月18日,我国卫生部第13号公告批准玛咖粉作为新资源食品。此后,一些嗅到商机的商家将其称为“秘鲁人参”、“植物伟哥”、“荷尔蒙发动机,并极力炒作其补肾抗疲劳,改善性功能等功效,更有甚者称其能“防癌、抗肿瘤和抗白血病”,一时间,玛咖在各式各样的宣传中几乎成为了无所不能的神药,身价随之水涨船高,在一些地方,研磨成粉的玛咖一度卖到每克15元的高价。 在这样空前火爆的行情之下,2013年,丁王村里从其它地方引进了30亩玛咖进行试种,当年就卖出了10元一斤的好价钱,多年来,村里的主要作物白菜行情最好的时候也没有超过一斤1元钱。到了2014年,村里种植玛咖的土地一下翻了一倍多,谨慎的海金保也抱着试一试的心情,种了五分地的玛咖。到了2014年年底,玛咖行情一路飚升。 海金保:黑玛咖每市斤达到50块钱一斤,紫色是45一市斤,白玛咖13元一市斤。反正你争我争的那种,地里没有挖的时候,反正就交钱订了,先订。 《经济半小时》记者:订了给你挖意思是,就是在地头上就已经订了?都不愁卖。 海金保:是啊。 尝到甜头的海金保后悔年初没有多种一些。到了2015年,他一口气把自己近一半的地都种了玛咖。 海金保:一棵苗黑玛咖投得到五角,2014年黑玛咖是三角多一点,两亩将近七千左右。 尤其是在除草和收获季节,都得用80元一天的价钱请人帮忙,加上化肥农药也没少用,一亩地的成本上涨到七八千元钱。 玛咖,这种来自于遥远南美洲的外来作物,在整个2015年,都承载着这个中国西南偏远山村村民们对于财富的梦想。 《经济半小时》记者:当时想过销路没有?怎么去卖? 海金保:没想法,看到外地老板在其他地方租地种,百把亩都有,几十亩的也有。 《经济半小时》记者:从哪里来的老板? 海金保:外地的,永胜的,哪里的都有。 海金保说,这些外地老板一般都是在与村里接壤的宁蒗县的山上租地。罗现存就是他们中间的一个,他以前做煤矿生意,在2014年的时候包了200多亩地,正好赶上了玛咖的疯狂行情。 云南省丽江市玛咖种植户罗现存:基本上价格算下来还是赚了几百万,就是争着买。 《经济半小时》记者:怎么争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