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名女考古员徒步7天穿越无人区 寻找远古石器(图)_偶酷网新闻

偶酷网新闻移动版

> 国内要闻 >

4名女考古员徒步7天穿越无人区 寻找远古石器(图)

2017年11月10日,来自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四名女考古员一行,正在翻越九顶山无人区的一座雪山。

  2017年11月10日,来自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四名女考古员一行,正在翻越九顶山无人区的一座雪山。

  原标题:四川4名女考古员寻找远古石器,徒步7天穿越九顶山无人区

  有人说:“茂县不过是一座连着又一座的山。”2017年11月,四名来自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女考古员对此有了切身的感受。七天里,她们从茂县出发,蹚过泥泞路,翻过雪山坡,踩过碎石坡,徜徉在迷雾森林里,于一脚宽的悬崖边迈步,在接连翻越12座高山后,终将雄浑高耸的九顶山脉征服。

  这七天,她们经历了没电话信号、没电源、洗不了澡的山居生活;在帐篷里,夜闻牦牛来访;在扎营地,靠柴火取暖……在岩井沟,巍峨的群峰间,她们看见,厚厚的云海柔软浮动,将数座山峰点缀得犹如海中的岛屿,浩瀚罕见。

  2017年11月16日,她们从绵竹县走出,跟她们一起返回成都的,还有7块在筲箕塘寻得的石头。

  近日,经确认,这些石头来自新石器时代,发现之地,或是重要遗址。2018年1月3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将独家视频、图文报道考古人员的此次奇幻之旅。

在仅一脚宽的峭壁上行走。

在仅一脚宽的峭壁上行走。

  A

  寻石

  考古队员穿越无人区寻石

  圆边石块吸引考古人目光

  2017年11月13日,德阳绵竹,九顶山筲箕塘,海拔3717米。清澈,营造空灵。

  天空湛蓝,干净得没有一丝云彩。太阳高高悬挂,映入手机镜头里,晕出两道光环。朝阳下,群山苍茫,起伏又起伏,表现出两种“情绪”——山阴一面,白雪皑皑,圣洁而孤傲;山阳之处,杂草舞动,温暖而活泼。

  山谷里,四名来自省考古院的女子从帐篷里爬出,经不住风的猛烈灌入,呵了呵气,从兜里掏出户外羽绒手套。见山的那头,十多头黄牛甩着尾巴,悠然信步,她们也迈开了步伐。

  “走了三天了,终于开工了!”拄着登山杖,四名“女将”分成两路。

  张娇娇跟着当地村民向导余家华向山巅挺进,他们将去采集植物种子,带回成都,做植物考古标本。万娇、成婷、张思琪往更低处迈进,来到一条沟渠边,开始了田野考古。

  沟渠里,往昔的河流已经干涸,一块块石头混杂在泥土里。三人沿着沟走,不停地用登山杖试探,遇到特别的,便捡起来瞧瞧。他们希望能寻到远古时代的石器,这是此行的目的。

  “这块太脆了,做不了工具。”“这块石头这么粗糙,明显是自然形成的。”一个半小时过去,丢了几十块后,成婷在挤挤挨挨的石头间,留意到一个圆边石块。

  拿起铲子,将圆边石块整个挖出,捡起,她注视着,手中的这块石头沉甸甸,呈半圆形,中间厚边缘薄。

  “特别圆!特别圆!”成婷平静了一会,向记者说道,石头形成的最初,是不可能这样圆的,所以它很有可能是古人用石头磨制的工具。“今天,我们沿着河谷观察,整条沟里的石头,磨圆度都不是特别好,这一块是目前发现最圆的,它不一样。”

  接着,成婷将石块放在了铲子上,“你看!形状多像!这应该就是古代的石铲!”

  “万老师,万老师!”她尖叫着,唤来领队万娇。

考古员发现一块圆边石块,疑为古人磨制的“石铲子”。

考古员发现一块圆边石块,疑为古人磨制的“石铲子”。

  采植

  村民熟知山间一草一木

  山的那头,张娇娇正跟随着67岁的余家华采集植物标本。

  余家华是茂县茶山村的村民,读小学时,他从语文课本里读到《牦牛最会走危险的路》,记上心头。长大后,他发现,牦牛很喜欢到筲箕塘吃草,就自己掏钱,经合法程序买来炸药,为牦牛开辟出一条通往筲箕塘的路。1985年,他在这个荒无人烟的地方,修建了一间不足十平方米的砖房,尔后从家到这,来回往返三十余次。

  考古人员特请他来作向导。一路上,余家华带路,安排扎营点。他的腰曾受过伤,如今佝偻,但他依然帮着考古人背着70多斤重的背包。他身轻如燕,即使是石头不断松动的危险山路,也能跳着飞快走过。

  余家华说,自己的生命是和大山相融的。他认识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禽一兽。20年前,见盗猎者越来越多,他组织村民,成立了九顶山动物之友保护协会,每年,他都要巡山数次。

  张娇娇亲见了他的“大山血液”。山腰上,随便指向一种植物,余家华都能流利地介绍:“这是独活杆,只要不出杆,就可以经年生长。这是白绵切,豆科植物,是一种中药材……”

在泥泞的山路上行走。

在泥泞的山路上行走。

  等待

  半年等来无雨安全翻山日

  沟渠旁,万娇盯着成婷捡到的石头,反复琢磨,最终点了点头,“这是石器,也许就是新石器的,还需进一步找证据。就叫它‘1号石器’吧!再挖!”

  将石器摸了又摸,万娇喃喃道:“真的很圆!”此刻,她的心情“是五味杂陈的”,这个坚信会有发现的地方,终于不负苦心。

  “去筲箕塘”,这个想法其实在2017年夏天就已形成。在一个名为“九顶山穿越计划”的微信群里,村民余家华的反馈信息总是下雨,下雨,还是下雨。2017年6月24日茂县发生了山体滑坡,也让她更加谨慎起来。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