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十大“科学”流言流言榜揭晓 一滴血测癌上榜(3)_偶酷网新闻

偶酷网新闻移动版

> 国内要闻 >

2017十大“科学”流言流言榜揭晓 一滴血测癌上榜(3)

  早在2013年,媒体对“肿瘤标记物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的研究成果进行第一次报道时,面对当时同样被称为“滴血测癌”的说法,罗永章就曾辟谣过:“‘滴血检测肿瘤’的说法很不准确,确切地讲,应该叫‘监测肿瘤’。癌症病人在治疗前检测一次,在治疗后再采血检测,通过比较Hsp90α含量的变化,来辅助医生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可以持续地监测。”

  而当标题被误读的文章在网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后,罗永章在自己的朋友圈里也迅速地作出了回应:“肿标(肿瘤标记物)最大的好处是快速、方便、便宜,可能筛查出许多危险人群。一滴血可对癌症病情检测和疗效评价并没有错,并没有说百分之百的能检测出癌症(这也是我们目前努力的方向)。

  像Hsp90α这样针对肺癌和肝癌的监测标记物,面对术后的患者从监测病情和治疗效果来看可能更具参考价值。如果用于筛查,一定要有其他手段辅助,而且面对的应是高危人群而非普通大众。

  7。 寒冷刺激削弱免疫防御能力,受冻会导致关节炎?

  流言:

  长期或严重的寒冷刺激可削弱关节软骨的新陈代谢及免疫防御能力,使软骨面溃烂、破损而发生炎症,患上关节炎。

  真相:

  大多数骨关节炎都与关节达到使用寿命有关,一些自身免疫性关节炎则是由于免疫系统紊乱而攻击自身关节组织所致。此外也有微生物感染所导致的化脓性关节炎,但没有因为寒冷直接导致的关节炎。关节炎患者在受凉后可能会出现关节疼痛的症状,让人误以为寒冷是导致关节炎的罪魁。

  几乎所有的人到40岁时,负重关节都会有一些骨关节炎的病理改变。一些过度使用的情况,比如职业损伤、运动员等,关节会提前到达使用寿命,提早出现骨关节炎。除人之外,差不多所有脊椎动物都会发生骨关节炎,只有两种呈倒悬体位的哺乳动物不患此病,即蝙蝠和树獭。这种普遍性提示我们,与其说骨关节炎是一种疾病,不如说其是一种关节对于磨损的自然反应。

  目前已知的骨关节炎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肥胖、雌激素缺乏、骨密度异常(骨质疏松与骨硬化)、过度运动、吸烟、维生素D缺乏,以及创伤、关节形态异常、关节周围肌肉无力、反复的应力负荷等机械因素。

  受凉后腿痛确实是关节炎的表现之一,但寒冷并非是导致关节炎的直接原因。虽然不会因为受冻直接患上关节炎,但关节受冻会导致关节周围肌肉收缩、关节僵硬、血液循环和滑液分泌减少,也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这就增加了关节的负担和受伤的可能性,如果已患有关节炎还会加重相关症状,因此寒冷天气下重视保暖关节并没有错。

  8。 山东产妇中暑死亡,坐月子真的绝不能吹风吗?

  流言:

  山东临淄一位刚生完孩子的女性患热射病抢救无效死亡,原因是囿于“坐月子不能见风”的传统,捂月子引起了中暑。坐月子的传统习俗还要求月子中的产妇不能洗澡,不能洗头,不能运动,不能刷牙……

  真相:

  坐月子,一方面是为了促进产妇生理上的恢复,另一方面是为了保障产妇心理上的健康。在生理上,从胎盘产出到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至正常状态,一般需要6周。这个时间段,称之为产褥期(puerperium)。产褥期的妇女,各系统都有一些特殊表现。

  产褥期女性生理上变化最大的是生殖系统。分娩以后,子宫的体积逐渐收缩、子宫的内膜不断再生;怀孕期间,子宫内膜上形成的蜕膜,变性、坏死、脱落,从阴道排出,这就是恶露。恶露必须及时清洁,否则可能会引起感染。因此,适当地洗澡,保持清洁,对产妇的身体健康更有益。

  产褥期女性的第二个变化,是循环系统的变化。循环系统的变化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血液含量的变化。孕妇是“一张嘴养两个人”。既要保证自身的需求,又要给胎儿提供养分,因此,怀孕期间,身体会制造大量的血液,供应子宫。生产以后,随着子宫的缩小、复原,这些多余的血液便涌入产妇的体循环。在产后72小时内,产妇的循环血量会增加15%~25%。为了把这些多余的血液排出去,产妇会分泌大量的汗液,也就是常说的褥汗。如果不及时清洁,同样可能引起感染。因此,洗头,洗澡都是必要的,适当通风帮助产妇散热排汗也是必要的。

  产褥期女性循环系统的另一部分变化,是血液状态的改变。生孩子虽然是一个生理过程,但是难免伴随着创伤。在产前和产后早期,产妇的血液都会处于高凝状态,特别容易凝结;这样,当胎盘剥离出现创面时,血液在创口处迅速凝结,就会减少产后出血,从而确保产妇的安全。但是,处于高凝状态的血液也容易形成血栓,所以,对于产后妇女,鼓励运动、切忌久卧。适量的、循序渐进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效减少血栓形成。

  9。 西瓜400天不腐烂,是因为喷了防腐剂?

  流言:

  某收藏家、文物鉴赏家家里有个放了400多天的西瓜,现场切开后内部空了,红瓤不见了,也不见腐烂。他听人说是西瓜表面喷了防腐剂造成的,并对食品安全问题提出质疑。

  真相:

  “400天不腐西瓜”的视频在朋友圈疯传之后,国家食药监总局官网转发一篇题为《不懂别瞎说!西瓜400天不腐挺正常!》的文章,援引食品安全研究人员观点进行辟谣:这个西瓜是正常的,根本不是防腐剂,也不是什么食品安全问题,西瓜的“不坏之身”只是风干现象,这个现象在丝瓜、葫芦、橙子等瓜果中都会出现。

  西瓜皮表层坚韧,但实际上是可以呼吸的,虽然表面有少量天然蜡质,但在呼吸的过程中西瓜的水分依然会流失。如果西瓜表面没有外伤,就不容易受到细菌、霉菌的侵扰,这个西瓜应该是储存在阴凉或温度适中的地方,且通风良好,因此可以迅速脱水,当水分挥发到一定的程度,病菌就算侵入也难以存活繁殖,也就不存在腐败的问题。而文物鉴赏家展示的这个西瓜皮比较厚,切的时候不好切,说明瓜皮致密且里面的纤维比较丰富,这就让西瓜具备了一定的保持形状的能力,不会像橙子那样表面皱缩。

  另外,西瓜的品种、成熟度也很重要,比如沙瓤西瓜更容易风干,成熟度高的西瓜糖分多,水分相对更少。“而言之,这个西瓜只不过是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下实现了不坏之身,跟食品安全、防腐剂什么的根本没关系。

  10。 “大爷隐身视频”网络热传,浙大已经研制出“量子隐身衣”?

  流言: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