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整个朋友圈都在为这个违规决定点赞 为啥?_偶酷网新闻

偶酷网新闻移动版

> 国内要闻 >

这两天整个朋友圈都在为这个违规决定点赞 为啥?

  原标题:这两天,整个朋友圈都在为这个违规决定点赞……

  家属不签字,医生可以做手术吗?

  在医患关系复杂的今天,我们都以为医生面对这个问题会犯难。不手术,不违法,却会违背自己的良心;手术,有可能不违法,但是有可能会惹上官司。

  然而1月4日下午,一位江苏南京鼓楼医院的医生,在面临这个难题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做手术。他说:“所有责任我来承担,救一条命总比害怕担责任要强。”

  1 

  老人昏迷不醒,路过的下班医生伸出援手

  1月4日下午2点35分,南京初雪,63岁的刘老先生独自去鼓楼医院就医,不想还没走到医院,就在医院门口的雪地里摔了一跤,不省人事,老人倒下后,路过的好心市民帮忙打着伞,拨打了120。

  碰巧鼓楼医院内科主治医生王轶下夜班准备坐地铁,他第一时间伸出援手,但是几轮心脏按压后,老人都没有反应,情况危急。

  “手的脉搏是摸不到的,又摸了颈动脉的搏动,也是消失的,当时判断已经是呼吸心跳骤停。”

为老人实施心肺复苏的王轶医生 来源:江苏卫视 视频截图

为老人实施心肺复苏的王轶医生 来源:江苏卫视 视频截图

  2 

  医护人员争分夺秒,接力抢救

  呼吸心跳骤停必须在黄金4分钟内实施心肺复苏,而此时老先生的嘴里还有很多呕吐物。“嘴唇紫绀,大量食物堵在嘴里,必须将他侧过来。”

  王轶和一名黑衣女子分工合作,为老人实施心脏复苏。

来源:江苏卫视 视频截图

来源:江苏卫视 视频截图

  2点44分,鼓楼医院的医护人员得到消息,推着平板车跑来支援。

来源:江苏卫视 视频截图

来源:江苏卫视 视频截图

  2点45分,接到病人的医护人员推着平板车飞奔回医院。

  王轶医生和同事在地铁附近抢救刘老先生的一幕,被很多路人发到朋友圈,在冬日里温暖了许多人的心,但此时温暖才刚刚开始传递。

来源:微信截图

来源:微信截图

  经过十几分钟的急救,老人恢复自主心跳。

  排查心电图提示老人心肌梗死,心脏科医生建议立即进行急诊导管手术治疗。导管手术治疗,需要本人或家属签字才可以进行。

  护士们在整理老人衣物的时候发现老人的一部手机,显示一个电话打了20多次,回拨过去是老人的老伴。医护人员通过老人的手机联系上了老先生的家属,但是他们表示还要一个多小时才能赶到医院。

  如果等家属赶到再做手术,老人很可能会再次猝死,随着脑损伤的发生,以后也可能会成为植物人。

  3 

  医生决定自己承担全责,立即手术!

  负责手术的急诊室医护人员正束手无策时,急诊科主任王军说,“他的所有责任由我来承担,你们去救吧。”

来源:微信截图

来源:微信截图

  王军说:“如果等的话,对将来愈后带来很大的麻烦,血液重建越早,将来康复越有机会。我写了请安排手术之后,他的所有责任由我来承担,你们去救吧。因为这个是违规医疗常规的,正常一定要家属签字或者本人签字。”

  3点多,刘老先生被送到心脏介入手术室,手术中发现患者右冠脉主干近段完全闭塞,随即放入支架恢复血流。

  下午4点多,由于下着大雪,老伴及女儿终于赶到医院的时候,老人的手术已经接近尾声,手术很成功。

  “打车也打不到,自己家的车子也开不过来,门口马自达坐到地铁站,然后坐地铁一个多小时赶过来的。中途还有医生打电话跟我们说,让我们不要着急,已经帮我们抢救了。”

来源:微信截图

来源:微信截图

  王军医生说在救人和担责面前,他永远会选择救人,但前提是家属的信任。

  “这个是违背医疗常规的,正常的一定要家属签字或者本人签字,所有的签字都是术后补的。当时的签字是我签的,如果我不签这个字,不让他做这个手术,可能病人就没了。我跟心脏科医生打了个招呼,所有的责任我来承担,救一条命总比害怕担责任强。”

  手术前,王军问刘老先生的老伴,愿不愿意给老人做急救手术,老太太说“尽管救”。家属的信任和医生的善良敬业,反应了医患关系的暖心的一面。

  刘老先生的女儿刘艳艳和母亲赶到鼓楼医院后,连连感叹父亲的幸运和医生的敬业:“特别感激这边医生敬业。如果等我们来了,老爷子肯定没有啦,特别感谢鼓楼医院医生”。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