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女儿1年报7个培训班 妈妈下班当同桌陪读(2)
时间:2018-01-15 09:46 来源:偶酷网新闻 作者:偶酷网新闻 点击:次
对于学龄前儿童,上兴趣班确实大多需要父母陪伴,出现“陪读妈妈”“同桌爸爸”也很常见。李惠红认为,很多家长的问题在于,自己的定位不清,“既然是同桌,就应该和孩子是真正的同学关系,一起学习和成长”。 有的家长上课自己玩手机或者睡觉,没能给孩子建立一个合格的同学榜样;有的则成了课后辅导老师,让孩子产生依赖。她教给家长一个方法,如果孩子想不起来某个知识,“同桌妈妈”可以说,“你看看,当时我是这样记的笔记”,引导孩子一起回忆上课的情形,而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 和谢佳一样,不少家长的苦恼在于,花了那么多钱,牺牲那么多时间陪孩子上课,却没有收到效果。李惠红提醒家长,家长评价有没有效果的标准,往往是会说几句英语、会跳几段舞蹈等。 而事实上,评判兴趣班有没有用的标准应该是多元的,“不要以成人的方式来评价孩子”,今天孩子不擅长的,并不意味着将来就一定做不好。而在家长的陪伴、启发过程中,要更多地了解孩子,保护其对周遭的好奇心,培养坚定的意志品质,这些才是能陪伴孩子终身的财富。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胡春艳 责任编辑:张义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