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称因感染艾滋遭拒诊 医院:怕消毒疏漏(2)
时间:2018-01-16 14:20 来源:偶酷网新闻 作者:偶酷网新闻 点击:次
2015年7月,国家卫计委发布《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病毒处理程序规定》,规范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处理程序,并为艾滋病职业暴露诊断提供依据。“医生只要遵守普遍性防护原则,感染几率很低。”该负责人说。 部分艾滋病人就医时为何隐瞒病情? “担心遭拒诊,也担心医护人员泄露病情后被歧视” 有媒体报道称,我国部分艾滋病感染者就医时会刻意隐瞒自己的病情,导致职业暴露事件时有发生。而此次,接受记者采访的小易和小赵,在接受诊治的过程中也并未主动告知医务人员自己的病情,这是为什么? 小赵说,他并非要刻意隐瞒自己的病情,不主动告知医务人员最重要的原因是担心遭到拒诊。此外,他也担心医务人员得知自己的病情后,不能保守秘密,从而遭到异样的眼光。“希望大家可以站在艾滋病感染者的角度考虑,如果有更加私密、良好的就医环境,相信会有更多艾滋病感染者愿意在就医时,主动告知医务人员自己的病情。” HIV很可怕吗? 听听专业人士怎么说 谈“艾”色变?大可不必! 听听医务人员怎么说 接触艾滋病患者并不可怕,做好防护措施很重要 从业20年的海口市第四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护士长杨敏表示,其实接触艾滋病患者并不可怕,“我们隔一段时间就会组织相关的培训,况且在学校学的专业护理知识已经足够让我们正确认识艾滋病,以及如何接触艾滋病患者。” 杨敏介绍,5年前,该院接收了一位来自云南的艾滋病患者,对方是个阿婆,检查后被确诊为肝硬化腹水。据介绍,阿婆此前并不知道自己是艾滋病感染者,护士们了解了阿婆的情况后,也并没有做出异常举动,只是按照专业的知识理性应对,“懂艾滋病的医务人员对其不害怕,害怕的反而是那些不懂的人。”杨敏说。 杨敏回忆道,当时阿婆的病情并不需要动手术,护理中职业暴露事件发生的几率较小,只是在做腹腔穿刺时存在一定的风险,因为拔针时有可能会刺伤护理者,对此,医务人员会多戴几双手套。“医务人员在面对艾滋病感染者时,不仅要保护好自己,更要照顾好患者本人以及其他人,避免交叉感染。艾滋病并不可怕,只要操作得当,做好防护措施就好。”杨敏说。 医院会定期开展关于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和考核 省人民医院手术室护士长柯雅娟告诉记者,她在该院手术室工作了近20年,基本上每年都会做几例艾滋病人的手术。“每年都会有几例艾滋病人的手术,医院定期开展关于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和考核,几个月前我们院的骨科接诊了一位HIV感染者,并做了腰椎骨折内固定的手术。” 柯雅娟介绍,省人民医院的感染管理办公室每年都会开展针对医务人员关于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和考核,其中就包括艾滋病的传染条件和防治要求。“很多刚入职的医务人员可能不了解这个病,产生‘恐艾’的思想也在所难免。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大家都耳熟能详,我们在为艾滋病人做手术的过程中,只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同时配合相关的防护举措,就能把职业暴露的几率降到最低。”柯雅娟说。 “我刚当护士的时候,也曾‘恐艾’,但是随着经验的丰富和对这个疾病了解的深入,我发现为艾滋病人做手术并没有那么可怕。”柯雅娟说,“我们身上肩负着治病救人的使命,只有在手术中保护好自己,才能救治更多病人。” 防护措施 为避免职业暴露,手术时所有人员“全副武装”,设立传递锐器中间区 那么医护人员在给艾滋病人治疗的过程中,应该如何保护自己? “身经百战”的柯雅娟介绍,医务人员在为艾滋病人做手术时,会有一套更为谨慎的手术流程,“手术中,医务人员难免会被手术刀或尖锐器具割到手,所以在有职业暴露风险的手术中,我们都会设立一个传递锐器的中间区域,这样就可以防止在传递手术器具时发生职业暴露。”柯雅娟说,同时,所有医务人员都要“全副武装”,多层橡胶手套、护目镜等防护装备一样都不能少。 关于艾滋病人术后医疗器械的消毒问题,柯雅娟称,艾滋病人术后医疗器械的消毒和乙肝、丙肝病人术后医疗器械消毒的流程一样。“艾滋病毒对酒精很敏感,在体外存活能力比乙肝、丙肝病毒都要差。能给乙肝、丙肝患者做手术,就能给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做手术,只是人们对艾滋病的恐惧,往往要多过对乙肝的恐惧。”柯雅娟说。 省防艾办 患者有义务告知病情 若被拒诊可举报 根据《艾滋病防治条例》有关规定,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就医时,应将感染或者发病的事实如实告知接诊医生;医疗机构应当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提供艾滋病防治咨询、诊断和治疗服务,医疗机构不得因就诊的病人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推诿或者拒绝对其其他疾病进行治疗。 省防艾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艾滋病感染者有义务在就医过程中,主动将自身的健康状况告知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在得知艾滋病感染者的患病情况后,若拒绝为患者治疗,患者可向相关部门举报。 来源:海南特区报 责任编辑:张义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