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万元工钱讨3年未果 月入8千儿子请假帮讨薪
时间:2018-01-17 02:06 来源:偶酷网新闻 作者:偶酷网新闻 点击:次
原标题:66岁农民万元工钱讨3年未果 月入8千的儿子请假帮讨薪 为了帮儿子还房贷、娶媳妇,66岁的宝鸡农民贾周科,来西安工地和泥、搬砖,1万多元工钱,要了3年没要到。这两天,他在西安高新区做IT工作的大儿子专门调假两天,决心要帮老父亲要回这笔辛苦钱。 口袋里装着泛黄的欠条 贾周科,66岁,陕西宝鸡扶风县聂堡村贾新庄组人。1月16日上午,在未央区人民法院立案大厅,他的手颤巍巍地伸进上衣口袋,摸索着拿出一个小塑料袋,塑料袋里装着一张叠成正方形的纸,纸有些泛黄,上面写着:欠条11420元。。。。。。 春节前结清。。。。。。 欠条的落款人是杨正瑞,落款日期是2014年12月4日,从这天起至今,贾周科的一条神经就搭在了这张欠条上,生怕它丢了。 贾周科已抽了号,在排队等待叫号,他希望这次未央区人民法院可以立案,因为这是他要到钱的最后希望了。 旁边坐着他的大儿子贾军辉,贾军辉37岁,大学学的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现在在西安高新区一家企业做软件测试工作,月入8千多,“我专门调休了两天假,陪我爸讨薪。”贾军辉说。 帮儿子们还房贷成家 贾周科土黄色的脸上,是一道道深深的皱纹。他蹙着眉,双眼露出焦虑的神色。他的手很粗糙,关节又大又突出。 一直务农的家周科,靠卖小麦和玉米挣点钱,家里两个儿子一个女儿,这些年,供两个儿子上了大学,女儿上到初中,后来远嫁,家里光景一直不大好。 2013年,大儿子在西安按揭买了房子,2014年,二儿子也在西安按揭买了房子,贾周科在老家坐不住了。 “地里不忙时,我得去干活挣点钱,多少帮他们还点房贷,就靠地里,刨不出几个钱来。”贾周科昨日说,两儿子还没娶下媳妇,他一直惆怅得很,他得想办法挣钱帮儿子们成家。 他去找了隔壁村一个姓彭的工长,听说他在西安工地能揽下活。2014年6月,他便跟着老彭来到西安梨园公馆工地,干和泥、搬砖的活。 从推托到电话被屏蔽 2014年12月初,这个工地的活干完了,他算了一下,能有1万多的收入,心里美滋滋的,但他找包工头杨正瑞结工资时,对方给他写了张欠条,欠条承诺春节前结清贾周科的工钱。 春节前,贾周科给杨正瑞打电话要钱,但对方说:“现在没有钱,等过年后给你。” 过年后,贾周科再打电话,对方说:“有的人工钱有十几万,我们先给这些工人了,你的才一万多,等五一时给你。” 贾周科继续等,五一时,对方又推到了中秋节。从此,贾周科基本每个月都会给杨正瑞打电话要钱,但都没有结果。 一开始,对方还在推,会说“老汉,你别害怕,肯定给你”的话,有一次,还把贾周科的银行账号要走,但账号发过去后又没了音。 2017年,对方直接把贾周科的电话号码屏蔽了。“用我和我弟的电话打,后来也给屏蔽了。”1月16日,贾军辉说。 老母亲的安葬费只能借 2016年腊月,贾周科88岁的老母亲去世了,“我7岁时我爸就没了,我妈一个人把我和我哥拉扯大。”贾周科昨日说,安葬母亲需要4万元,他和大哥一人两万。 贾周科手里一点钱都没有,他给杨正瑞打电话:“给我一部分也行,我妈没了,我现在急用钱。”但对方一句“你不用问了”就挂了电话。 贾周科心里熬煎得要命,他只好找亲戚四处借钱,才筹够了两万元。 2017年,他去劳动监察部门反映,劳动监察部门工作人员说此事已过去两年,不在受理的范围了。 贾周科说他突然“醒悟”过来,“以前我还相信杨正瑞,现在我才知道他就是为了拖够两年,就不管了。”贾周科说,“醒悟”后,他就决心起诉。 两家法院之间的奔波 2018年1月13日开始,贾军辉帮父亲咨询律师,查阅资料,“1万出头,也就是我一个多月的工资,我爸这么大年龄,为了我们出去干下苦的活。”贾军辉说,他和弟弟依然单身,总觉得愧对父亲,“要不是他吃苦勤劳,我和我弟连大学都没钱上,他这个辛苦钱我一定要帮他要到。” 父亲大字不识几个,担心他去了法院不会起诉,1月15日上午9点30分,贾军辉带着父亲来到未央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来了才知道要准备不少资料,我们去了对面的法律援助中心,资料准备好都中午了。” 1月15日下午,在立案大厅排到了自己的号,但工作人员看了诉状之后说没有被告的信息不行。“我们去找了庭长,庭长好心,因为杨正瑞有案底,他帮我们查到了杨正瑞的身份证信息。”贾军辉说,然后他们又返回立案大厅,工作人员说,最好去居住地法院起诉。 大儿子买的房子在莲湖区,贾周科经常住大儿子那里。1月16日上午,父子俩来到莲湖区人民法院,“但工作人员说,这个事情是在未央区发生的,得在未央区立案。”贾军辉说。 幸遇“好心”庭长立案有望 1月16日下午,华商报记者见到父子俩时,他们已返回到未央区人民法院。叫到号时,已快中午,工作人员告知他们,原告和被告居住地都可立案,要在未央区立案,需要提供在梨园公馆工地干活的证据。 上哪里去找证据呢?父子俩又茫然了,幸运的是,下楼时,巧遇“好心”庭长,庭长说下午去找他。 中午,贾军辉要带父亲附近饭馆吃饭,但父亲执意不去,“你妈在家里做的馍,我带了,吃馍就行。” 贾军辉说,他知道父亲舍不得花这个钱,也就没有勉强父亲。 下午,总算有了立案的消息,“好心”庭长说,找一个工友提供证明,就立案吧。 “证人”工长也被欠近6万元 这个工友就是老彭,1月16日下午,老彭在电话里说,他人在宝鸡,隔天会过来帮贾周科提供证明。 “老贾是个老实人,就知道埋头干活,欠他的钱太不应该了,我是工长,杨正瑞欠了我近6万元也没给,我每个月都给他打电话,他到现在也没给。”老彭说,他也只好通过起诉的方法来要钱。 1月16日晚,华商报记者给杨正瑞拨打了4遍电话,都是接通一声后说:您好,你拨打的电话正在通话中,请稍后再拨。。。。。。 每一起被“欠薪”的背后都有一个辛酸的故事。如果您认为您的讨薪过程很是艰难非常曲折离奇,请拨打电话029-62502853向我们反映,华商报记者将邀请劳动监察部门陪你一起去讨薪。 华商记者 石铮/文 陈团结/图 责任编辑:张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