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病女子想吃家乡菜 父母奔波1700公里送菜(图)_偶酷网新闻

偶酷网新闻移动版

> 国内要闻 >

患病女子想吃家乡菜 父母奔波1700公里送菜(图)

  原标题:慢新闻 | 北漂女儿病重想吃家乡农家菜,父母掐豌豆尖奔波1700公里送到北京

莽莽群山,悲伤和温暖在这里发生。

莽莽群山,悲伤和温暖在这里发生。

  15日上午,忠县洋渡镇上祠村。上月25日,网络热传、引人泪奔的视频,在这里开始温暖回放。

  视频是一个拍客偶然拍的,地方是主城的重庆北站候车室外。上月25日,老秦携老伴提着从老家掐的豌豆尖等农家菜,凌晨6时摸黑从老家出发,换乘了两次长途客车,来到主城。

  在等候进站的人流中,老秦提着蔬菜,神情像呵护宝贝。

  老人带的农家菜有7种:三四斤豌豆尖、一捆青菜、三十个土鸡蛋、约两斤折耳根、洋芋和红苕各五六斤、五斤新米、一根腊猪脚和一只宰杀的鸡。

  拍客得知,老秦的女儿在北京患重病,他说“再不去看她,就见不到她了”、“她想家,想吃老家种的菜,说想活下去”、“我和她妈也有病……”当天,这段视频在网络引发国内很多人关注,老秦的焦虑神情和乡土气息浓的话语,戳中不少人泪点。

省着吃的豌豆尖折耳根

省着吃的豌豆尖折耳根

  截至目前,视频影响面仍在扩大,其留言主要有这些,有人说,想知道视频背后的故事;有人讲,想帮这对老人苦于没有渠道;有人鼓励,希望老人的女儿坚强;有人想了解,现在,老人提蔬菜奔波1700公里看女儿之后的生活状态。

  陌生人的善念直指的相同方向是,期待真相,希望用一己之力帮这对视频中舟车劳顿的老人。

  16日是“三九”第8天,也是腊月的最后1天,冷。上午8时50分,北京市房山区第一人民医院住院部肾病科2号楼15床。秦桂香发了一条朋友圈,内容是她在“轻松筹”上发布的个人求助信息,标题是“我想活下去”。

  秦桂香今年30岁,正经历生命的严冬,幸福感却没打折扣。病床上,她一脸憔悴、脚有些浮肿,正吃着丈夫从10公里外家中熬妥送的稀饭。

没想到漂亮的秦桂香会患重病

没想到漂亮的秦桂香会患重病

  稀饭是她的早餐和午饭,盛在碗里飘出浓香,米粒中混有掐成小截的豌豆尖。它们很翠绿,她说它们让她有食欲,吃进嘴能嚼出离北京1700多公里外的老家味道。

  丈夫用勺子喂她稀饭的瞬间,她说,每逢此时,丈夫的爱让她觉得自己是个健康人,豌豆尖在嘴中,她好像看到了老家劳作的父母和那一脸的慈祥。

  时值“三九”寒天,北京气温低。添加到稀饭里的豌豆尖,正是上月25日,她父母从老家忠县洋渡镇上祠村带来的。

  当天凌晨4时左右,母亲摸黑找手电在菜地掐了一大袋豌豆尖,三四斤。

  1个多小时后,这对老人搭上了开往主城的早班长途车,直奔重庆北站。

  16日上午,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与秦桂香通话。电话那头,她声音虚弱,说到吃老家带来的菜时,明显感觉到她中气要足一些了。她讲,豌豆尖是她刻意叫丈夫每次熬粥时,省着掐给她添进稀饭。同时,她省着吃的,还有母亲出发前,在房前屋后寻了1个多小时,从地里挑到的折耳根。

  豌豆尖和折耳根能存放近20天?她讲,北京,天冷,蔬菜不易腐。最关键的是,跟父母提菜来北京的近24小时车程里,把它们像宝贝一样保管得好,没被挤伤有直接关联。

  提的背的是乡愁“7种记忆”

  老秦叫秦大云,63岁,长老伴1岁。目前,秦桂香在病房呆了3个多月。

  把秦桂香的回忆结合她父母讲述,这对老人奔波1700公里送菜上北京看女儿的信息变得完整起来。

每天与女儿通话,既是期盼,又是悲伤。

每天与女儿通话,既是期盼,又是悲伤。

  20多天前,医生给秦桂香下第3次病危通知书,乡愁很快把她折磨得变了个人。

  她说,当天,她打电话给老家重庆忠县洋渡镇农村的父母,尽量用平缓的语气,说,想吃豌豆尖、青菜等家里的菜。最终,她没忍住,哭了“你们不来,可能再也见到我了”。

  2017年12月25日,上午10时许。重庆北站候车室入口,秦大云和老伴在排成长龙的队伍中挪步,他脸上的焦急藏不住。老伴没怎么出门,他怕老伴被人流冲散了,一只手牵着她,另一只手捏紧一个背心口袋。

  口袋里,装的是大半袋豌豆尖。

  “莫挤,菜挤烂了就吃不得了”,他把这袋菜呵护得像提的是价值连城的宝物。

  旁人不解,问缘由。老伴坦言,女儿在北京得了重病,快不行了,唯一念想就是想吃家乡的农家菜。她手里,提着一桶用食用油空桶装的三十个鸡蛋,背包里是青菜、红苕、洋芋、折耳根、五斤新米、一只腊猪脚和一只宰杀的鸡。

  有个拍客拍下了这幕。

  列车的发车时间是当天中午12时左右,次日上午11时许,到达北京西站。

  列车上,老秦不知道,拍客的这段视频发到网络后,他们和患病女儿的命运,引来很多人关注。

  他和老伴清楚,提的背的菜,都是女儿喜欢吃的,“7种菜是她对老家的7种记忆。”

  在众多同情和鼓励一定要战胜病魔的关注中,有人对拍客“哪来这么好的运气拍到感人新闻”质疑。就此,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截至昨日向梨视频方面的求证表明,此拍客是长期蹲守重庆北站的职业拍客,随着客运高峰的日渐来临,此拍客在候车厅等一带有意识挖掘新闻素材,其频率较工薪族上班的时段还长。这段时期,此拍客“天不亮就到了,晚上12点之前还在”是其真实写照。

  这位拍客还拍到了这对老人从北京西乘列车返回重庆北站的时刻。

  家乡菜烹成病房内的跨年团年饭

  在北京,女儿秦桂香也没想到,从这天起,她发布在“轻松筹”的捐款及留言,突然增多。躺在病床上,她从手机浏览屏幕上关于鼓励她要坚强的话,留下感激的泪。

  去年11月8日起,她在“轻松筹”发布求助信息,截至今日,求助剩余时间为5天,已筹款9303元,帮助她的人为303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