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中学被指向家长劝捐300元补贴老师 校方回应(2)
时间:2018-01-22 21:07 来源:偶酷网新闻 作者:偶酷网新闻 点击:次
红军中学校家委会主任陶女士也表示,近十年来,淮安当地民办初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因为师资强,学习氛围好,家长“砸锅卖铁”,也要把孩子送到更好的私立学校去。而公办初中则是另一番光景:教育质量落后,收入待遇差,留不住好的老师。 陶女士对澎湃新闻记者称,但公办初中——红军中学创办后,其办学质量得到公众的认可,老百姓终于有一所“信得过上得起”的公办初中。 陶女士表示,学校老师围着学生们(大多数是住校生)转,清晨到学校上班,晚上加班辅导孩子,家长们没有了后顾之忧,老师们却放弃了陪家人的大量时间。对此,家长们“看不下去”,自愿捐款补贴老师的加班费。 家委会:捐款存入指定账户,未经校方之手 “经过核算,一个老师每个学期在八小时之外还要工作600个小时,按照一小时0.5元,确定捐款300元的统一标准。如果有家长愿意,也可以多捐,我今年就捐了1800元。”红军中学校家委会主任陶女士告诉澎湃新闻。 那么,钱是怎么收的?又是如何保管的?会用到哪里去呢? 陶女士称,发出倡议后,家长把钱交给指定的家长代表,再由家长代表存入家委会指定账户,不经学校之手。经过家委会专人考核后,将补助发给加班的老师。结余部分,用来购买孩子的生活用品,或用于学校的环境改造、接济困难家庭孩子。“使用情况都会在家长群里公示,接受所有人的监督。” “一开始老师是拒绝的,是我们硬要给人家。”陶女士说,捐款300元给老师,跟他们(老师们)的付出相比是不对称的,但主要是想增加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如果没有一点点经济鼓励,一般很难坚持下去”,到时候这些优秀的老师又会流失掉。 陶女士说,她没想到捐款活动会被人举报。据她推测,可能有人不想捐,但“又好面子”,捐了心里不舒服才公开反映。或许是有家长代表”说话不到位“,引起家长反感或误会,“好心办坏事”。 陶女士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学校不赞同他们的捐款行动,已经找她谈过几次,希望停止。可是虽然已不再倡议,“仍有人(家长)主动捐款,也没有人要求退钱”。 责任编辑:张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