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童因患病遭收养人与父母推诿1年 耽误治疗病重(2)_偶酷网新闻

偶酷网新闻移动版

> 国内要闻 >

男童因患病遭收养人与父母推诿1年 耽误治疗病重(2)

  通江县人民法院2014年8月28日作出的判决显示,法院查明吴宗信、谢文珍夫妇育有一儿两女,不符合收养人条件;且无证据证实邵双梅和刘国辉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孩子。法院判令吴宗信、谢文珍的收养行为无效,孩子由邵双梅、刘国辉夫妇抚养。

  判决书未提及孩子患病一事,其上面记录原告吴宗信、谢文珍提出的拒绝继续收养的理由是:因儿子儿媳强烈反对。

  但邵双梅认为对方的说法不诚实,“就是因为他儿子儿媳没有孩子才同意收养的,现在娃儿生病了当然反对了。”

  澎湃新闻记者通过起诉状上吴宗信留下的联系方式致电吴宗信,接通后对方称“打错了”。

  判决书下达后,吴家人又将孩子送了过来,邵双梅还是拒绝接收,吴家人便找到了胜利乡政府。后来,吴家人带着乡政府人员、村干部将孩子送还邵双梅,邵双梅远远看到大队人马靠近家里,便提前跑回娘家躲起来了。

  回到娘家后,她打电话给邻居,询问孩子是否被带走。邻居告诉她,孩子由他的大娘(即刘国辉哥哥的妻子)照看,“第一天说在,第二天也说在,第三天还是在。”

  邵双梅估计推不掉了,于是回到家,准备将孩子养起来,“我们都把他当个皮球,这里扔哪里扔,推了近一年。”

  此时她才意识到,“这一年不晓得给他看病没有。”

  “赎罪”

  虽然孩子回来已经3年,但邵双梅觉得还没有把儿子“养成自己人”。

  小刘滔晚上依然拒绝跟母亲一起睡觉,“他不让我挨着他,要把我推得远远的自己才睡。”儿子喝奶时,别人一伸手孩子就会递过去分享,但邵双梅去要时,儿子怎么都不给,“有时候还要扇我一嘴巴。”

  邵双梅觉得这是自己抛弃儿子的“报应”,更让她下定为儿子弥补的决心。

  邵双梅接手孩子后,孩子当时只有十几斤,“瘦得皮包骨”,“一身是病”。虽然将近两岁,但走不稳路,也不会叫爸爸妈妈。

刘滔与亲生母亲邵双梅

刘滔与亲生母亲邵双梅

  由于当时孩子刚登记户口,未纳入医保,邵双梅不敢带孩子住院,只能去私人诊所,“当感冒治疗,吃冲剂。”

  杜桥说,邵双梅家的经济情况在村里属于特别困难,目前已被纳入了精准扶贫对象,现在全家5口人都有低保,加上粮食等其他补贴,一家人每个月有近1000元的生活保障。

  根据目前政策,如果在本地住院,新农合可以报销90%左右,如果是外地就医,则只能报销一半。看病期间的生活和车费开支,让这个赤贫的家庭对大医院望而生畏。

  厄运接踵而至。2016年3月,一觉醒来,邵双梅发现儿子突然无法下床。她赶紧带儿子到乡卫生院检查。医生说可能要进行手术,“需要四五万”。家里没钱,她便将儿子带到私人诊所,被告知儿子得了股骨头坏死,只能先用石膏简单固定起来。

  3个月后,刘滔的腿上的石膏被取下,腿上却烂了一个小洞,不停往外流水,后来不断扩大,致肌肉溃烂,接着孩子发烧,持续不退。邵双梅带孩子在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处理,都无法退烧,遂将孩子送到通江县人民医院。

  通江县人民医院副院长陈俊还记得这个特殊的患者,他说,刚送来医院的时候,刘滔的病情就已经很危急,“肺部感染、慢性骨髓炎等多项病在一起,当时我们一直建议他转院。”

  刘滔被转到重庆市儿童医院,全面检查的结果让邵双梅陷入绝望。

  重庆市儿童医院和华西医院的诊断报告显示,这个4岁的孩子几乎从内到外都被病毒和细菌侵染,他患有肺结核、骨髓炎、股骨头坏死、全身淋巴肿大。由于长期营养不良,还贫血、缺钙。

  医生告诉她,彻底治愈这些病痛,“估计要100多万”。邵双梅被吓傻了,临走时从亲戚那里借来的3万多元所剩无几。她想再次开口借钱,亲友们都劝她,“放弃算了。”

  这期间,爱心人士江先生给他们募捐了1万多元善款,但相比高昂的治疗费用,无异于杯水车薪。一个星期后,她又转回到通江县人民医院。

  回到通江县人民医院,刘滔就发烧到40度,断断续续一个月不退。邵双梅在医院哭天抢地,求医生一定救救儿子。

  在征得邵双梅夫妇同意后,医生对刘滔大腿进行切开引流手术。

  陈俊说,慢性骨髓炎多数是炎症引起,如果细菌这些清理不干净,会带来很多麻烦。他表示,县医院的治疗效果有限,如果需要进一步治疗,建议转院。

  希望

  夜已深,病房里已经没有几个人,邵双梅让儿子给叔叔阿姨问好,孩子嘴里发出几个微弱的音节,“他说不清楚,但心里啥都晓得。”她又问儿子是否愿意回去,孩子摆摆头,一副不情愿的样子。

  长期住院正在掏空这个家庭。到2017年4月份,邵双梅已经拿不出每天最低消费的20元生活费。

  邵双梅做出来一个破天荒的决定,她要在医院做饭。她买了电饭锅,病友们送来了一些米和油,趁着病房旁边女厕所人少的时候,偷偷钻进去,迅速插上电饭煲插头。

  没办法炒菜,她就从家里带了些腊肉,再加上云豆、白菜炖成一锅,菜熟了以后盛起来,再放入米,继续压米饭。邵双梅几乎不吃菜,她已经习惯了白米拌点辣椒的味道。她计算过,自己做饭成本,每天可以控制到12元。

  后来被发现了,护士们多次提醒她,禁止在卫生间做饭,甚至一度叫来了医务科的领导。后来,大家了解到她家里的特殊情况,只能无奈的默许。

  胜利乡路姓副乡长说,邵双梅一家5口如今都有低保,也是精准扶贫对象,住院也只用承担10%的费用,在来到成都之前,已经在通江县人民医院住了将近一年,“各种能享受的政策都享受到了”。路副乡长说,由于看病的负担重大,即便政府竭尽全力帮助,仍需要社会力量的参与。

  邵双梅的故事在县医院渐渐传开,有病友不断送来有米和食物。2017年12月初,一位有心的病友将邵双梅的故事告诉了当地一位自媒体人士,这正是一年前曾帮助过她的江先生。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