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女毕业生搬新房:不关心只想工作 哪怕去洗碗_偶酷网新闻

偶酷网新闻移动版

> 国内要闻 >

人大女毕业生搬新房:不关心只想工作 哪怕去洗碗

  原标题:红星独家|人大女生伍继红搬进170㎡二层新楼房:我不关心这些,就是想工作,想融入社会

  伍继红终于松了一口气。奔忙数月,新房落成,她成了这间170平米二层楼房的女主人。

  8个月前,这里还是一座被黄泥包裹的老屋。伍继红夫妇和他们的5个孩子,还有两位老人,在此艰难度日。9口之家,仅靠伍继红丈夫邓高华一人支撑。

  在江西修水,这样的家庭并不多见。

  1998年,“铁饭碗”已被打破。从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现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毕业后,伍继红涌入人才市场,与101万毕业生争抢“饭碗”。但辗转北京、广州、天津三地,她始终未能进入“体制内”。毕业两年,伍继红求职接连受阻。直至2000年婚后,她再未从事任何工作。

▲伍继红与新房的合影。

▲伍继红与新房的合影。

  2005年,临盆在即,伍继红被前夫抛弃,4岁女儿也被带离。在困窘不堪时,她被邻镇的邓家接纳。

  如果不是吴美华,伍继红的窘迫仍将继续。他是修水中学的老师,2017年5月,在与扶贫干部走访时,伍继红的遭遇引发了他的好奇。他将伍继红的经历写成文章,然后在网上发布。不料,却引发人大校友的震动。

▲2017年5月,师友们送来了善款还有物资。

▲2017年5月,师友们送来了善款还有物资。

  很快,校方派人赶赴江西,了解伍继红的现状,并进行帮扶。“掉队”19年,当伍继红再次见到久未谋面的师友,她说,有了向上的力量。

  当时,红星新闻记者赶赴江西修水,专访伍继红。如今,8个月过去,除了修建新房,伍继红现状如何?

  楼房建成

  她并不兴奋:我并不关心这些

  1月24日,十二坊村,阴雨连绵。鞭炮的轰隆声不时从村西南的山谷中传出。烟花在空中爆裂,噼里啪啦的声响此起彼伏。

▲每有亲友前来,就会响起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

▲每有亲友前来,就会响起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

  伍继红立在新屋前,若有所思。见记者走近,她快步向前,一阵寒暄。

  上次见到伍继红,已是8个月前。再次相逢,她的话明显多了起来,脸上缀着笑,忙前忙后,有了持家的模样。

▲酒席上的美食。

▲酒席上的美食。

  伍继红一家在新房里摆了酒席,宴请亲友,恭贺乔迁。原来的老宅甚至不能挡风遮雨。屋顶虽然撑了一层塑料帆布,但一到阴雨季节,屋内就成了“水帘洞”。凹凸不平的泥土地面总是发潮。天气热时,屋内就蒸腾起一股发霉的味道。同时,墙上的泥巴开始脱落,冬天一到,阴风就会趁机溜进来。

▲家徒四壁

▲家徒四壁

▲老屋破败不堪,每逢雨天,雨水都会淋入。

▲老屋破败不堪,每逢雨天,雨水都会淋入。

  去年5月,这间老屋刺痛了远道而来的人大校友。他们决意为伍继红建座新房。老屋旋即被推倒。一座两层高的楼房在原地矗立起来,造价近20万元。

  十二坊村是上杭乡乡政府驻地。新屋在建时,伍继红一家被乡政府免费安置在一公里外的民居内。

  上杭乡党委副书记谢能文告诉红星新闻,邓家的老宅符合危房改造的条件,他们一家9口,按照每人20平米,每平米500元的标准,如建起180平米新房,可补9万元,“但实测时,他们少建了10平米,所以只补了8.5万元。”

  上杭中学校长周伏荣是伍继红一家的结对帮扶干部。他补充道,“算上屋檐是180平米,但没计算在内。”

▲鸟瞰伍继红一家新宅。

▲鸟瞰伍继红一家新宅。

  新房建成,伍继红的丈夫邓高华摊开双手,冲着记者憨笑,“几个月,一直忙,手上全裂开了缝儿。”他说,高兴,但有些突然。

  上杭乡党委副书记谢能文称,除了政府补助的8.5万元,人大校友会通过修水县红十字会直接支付给施工方十万多元,“邓高华家可能也贴了点钱,但不多”。

  相对丈夫,伍继红并没有显得太过兴奋。她说,其实,在建新房前,自己就不关心这些,“租房子也行,到处跑也行,这些都是次要的。人是活的,很多都是可以改变的。”

  她顿了顿,“物质是必要的,比如,校友们寄钱过来,扶贫干部来了也会送些衣服或者吃的。”但她强调,“我该有工作的权利。”

  虽然乔迁,但伍继红未能尽兴。除了邻里,校友们各自奔忙,都没有前来。她说,幸福,就是有喜事时,亲朋好友共聚一堂。这时,她黯然下来,“娘家没人过来。”

  12年来,从未见过母亲,她甚至都忘了母亲的模样,“她有高血压,坐不了车,也有些顾虑。”

  去年五六月份,伍继红的姐弟曾来修水探望,叮嘱一番后,匆匆离去。

  校友买手机

  她留言:如何才能跟上队伍?

  十几年里,伍继红基本在山中度过。但人大校友们为她打开了一扇窗。互联网上,开始有了伍继红的足迹。

  2017年5月,人大校友会托人给伍继红买了手机、办了卡,帮她下载了微信、注册了账号。红星新闻注意到,2017年6月17日,在一篇写她的微信文章下,她甚至连续7次留言,在感谢师友之余,她也曾发问,“如何才能跟上队伍?”

▲新屋前的山路,没有硬化,一到雨天,泥泞一片。

▲新屋前的山路,没有硬化,一到雨天,泥泞一片。

  上网,对于伍继红来说,还有些新鲜。她说,她会特别留意所有关于母校的消息,还会看些精准扶贫方面的报道。

  但不久,手机就被孩子们抢走,“玩游戏,而且有些沉迷。”伍继红也无奈,“浪费时间,太奢侈。”

  人大校友们又为伍继红配了电脑。她会“打打表格,存一下爱心人士的资助情况。”不过,仅一个月,电脑就坏掉了,成了摆设。

  伍继红的生活习惯也有了些许“变化”。她已习惯早起,“一般5点多,有时4点过。”她会在电视上,跟着K歌王里的体操视频或者广场舞,锻炼下身体,然后开始一天的生活。

  而5个孩子就是她生活的全部。

  重拾专业?

  她直言:班主任寄来的书几乎没看

  伍继红至今无业。

  去年5月,人大师友前来探望时,伍继红有些雀跃。在班主任安清福的鼓励下,她也曾准备重拾专业,“去档案馆工作。”

  安清福信守承诺,在回京数日后,即寄来十余本档案学方面的教材。伍继红掰手指,《科技档案管理》《现代电子档案管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