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野象25年致53人死 试点村寨建围栏防象(2)
时间:2018-01-26 08:12 来源:偶酷网新闻 作者:偶酷网新闻 点击:次
野象频频来袭,让坝散村的村民们提心吊胆。村民周美英说,野象踩踏一亩包谷地保护区管理局赔偿400元,一亩水稻地赔偿500元,但是一亩水稻按收成计算有1500元,“有时候第一次被野象吃了或者踩踏,保护区的人来看完就走了,过不了多久野象又来吃,如果踩死人就赔偿20万。”由此,导致村民们不愿种地,“去山上地里干活危险,下午怕野象出来,只能干半天活就回家,只能在家附近种点,一些很好的地都荒废了”。 更让他们揪心的是,接送孩子上学的路上碰到野象。其实,起初野象进村时,他们喜欢又高兴、甚至上前去围观,那时并不知野象的危险,直至有人付出生命的代价,“野象没来时日子好过,野象来了后只能偷偷摸摸地过了”。村民杨国庆这样感慨。 同样是在勐海,西双版纳森林公安局向澎湃新闻提供的资料显示,2017年8月3日21时许,普洱市澜沧县发展河乡黑山村芒峨山上寨村民韩玉中携妻子李小琴及儿子韩林杞,骑摩托准备途经勐阿镇到景洪市打工,其间不听澜沧县野象监测人员劝阻,行至勐海县勐阿辖区农场八队时遭遇象群攻击,韩玉中弃车逃脱,其妻李小琴及儿子韩林杞两人不幸遇难。 普洱市的野象也不消停。澎湃新闻从普洱市森林公安局了解到,普洱市思茅区六顺镇境内一共活动着野生亚洲象 43 头,2017年12月底,长期停留在六顺镇的野生亚洲象频繁进入村寨、公路。12月25日,六顺镇团结村村民张祖培家放在山上的一头黄牛,被野象袭击致死;28日,一头独象闯入六顺镇南邦河村的思澜公路路段,影响当地交通。 护栏防象 频繁肇事的大象给保护区管护局、森林公安和林业部门的工作带来了挑战。 保护区管护局的资料显示,1991年至2016年,亚洲象肇事造成损失约3.27亿元,致53人死亡、299人受伤。因现行补偿机制不健全、补偿经费不足额、补偿时间不及时,当地群众崇象、爱象、护象的传统文化开始淡化。这些成为亚洲象保护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 追踪研究了亚洲象20年的保护区管护局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王巧燕分析,根据亚洲象的习性,野象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起初都是温顺的,但是人为的驱赶、惊吓,使得野象性情大变,“本来惊吓过一次还好,有个缓冲期,再接着惊吓就不行了,野象就敌对了”。 王巧燕举例,像勐海的象群,在无人机监控跟踪时,山林外的象,它听一下,然后用象鼻卷着树枝拍打无人机,但山林里刚出来的象群,见到无人机“嚯”一下全跑了,“象还是避免跟人接触”。 王巧燕等研究人员留意到,勐海的象群发情期特别长,且发情周期越发频繁,这跟经常吃庄稼、饮食有很大关系;发情季的公象为了争夺交配权,跟其它公象打斗,失败者被赶出象群后就到处乱闯乱撞宣泄,“独象,尤其是发情的公象,往往是最危险、最具攻击性的”。 另外,冬季食物匮乏、村民放弃种地,也使得象群频频进村觅食,酿成人象冲突。 为缓解人象冲突,2017年7月20日,中国首个亚洲象防护栏试点村寨项目由保护区管护局启动,试点村寨就是曾被野象造访的景洪市大渡岗乡关坪村三六队和香烟箐两个村小组。 香烟箐村小组组长冯广林说,他们寨子2014年11月至2015年5月从勐养子保护区核心区搬迁出来,以前平均每年野象进村35—40次,水稻、玉米近几年都没法种。 冯广林向保护区管护局反映,搬迁出来后,野象直接进村民家两次。2015年野象进了村民冯广荣家的厨房,第二次2016年野象进了村民马明辉家,都给他们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平时村里的小孩子都只准在家里玩耍”。 亚洲象防护栏项目启动后,保护区管护局投入172万元,建成了总长1350米的围栏,将地理位置特殊的村民家圈了起来。其中香烟箐投资104万元,建成了总长800米的防象围栏;三六队投资68万元,建成了总长550米的防象围栏,被围起的包括王朝贵、王平康等村民的房屋。 保护区管护局给澎湃新闻提供的资料显示,防象围栏选择直径为150mm的大型国标焊管,间距2米,离地高2.2米,横担四根直径100mm的钢管。 香烟箐村委会主任冯广林说:“围栏从2017年10月建成至今,防止大象进村12次左右。” 责任编辑:霍宇昂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