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劝阻吸烟”者的267天:再遇到还会阻止(图)(2)_偶酷网新闻

偶酷网新闻移动版

> 国内要闻 >

“电梯劝阻吸烟”者的267天:再遇到还会阻止(图)(2)

  2017年9月4日,金水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认为老人在电梯内抽烟导致双方发生语言争执,老人猝死,这个结果是被告杨帆未能预料到的,被告行为与老人死亡没有必然因果关系。但老人确是在与杨帆发生言语争执后猝死,依照《侵权责任法》规定,受害人和行为人对损害的发生都没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双方分担损失。根据公平原则,法院酌定杨帆向死者家属补偿1.5万元。

  对于这个结果,杨帆的代理律师单艳伟一开始并不接受,她觉得从法律层面讲,这1.5万不该出,但就人道主义而言,他们认了。

  而杨帆一直觉得,这件事自己没错,但是都是住在同一个单元的邻居,老人事发前确实也和自己发生了争执,所以拿出一些钱补偿一下也在情理之中,但是他始终坚持,自己是“认捐不认赔”。

  同样不接受判决的还有老人的家属,他们随后提起了上诉。

  一审后,杨帆很快准备好了1.5万元,希望交给老人的家人,但是被老人的家人拒绝。

  在等待二审期间,老人的律师曾经给杨帆打过电话,希望能够进行经济补偿,但是被杨帆拒绝了。“还是相信走司法程序吧。”他说。

  第187天

  受关注后被邀参加控烟研讨会

  一审判决后,当地媒体对案件进行了报道,随后事件发酵,扩散到全国。这也让从来没有接触过媒体的杨帆开始频繁接触记者,每天晚上安顿好孩子后,他还要打开电脑,看网上关于这件事的报道和评论,有时候一看就到了凌晨两三点钟。“不知道大家会说我什么,所以就会去网上看,分析舆论的方向。”性格有些严谨的杨帆说。

  这件事情,也让杨帆的生活发生了一些变化,他把自己微信签名改成了“尊重生命 关爱健康”。

  去年11月24日,杨帆接受中国控制吸烟协会的邀请,参加了在郑州举行的“第十八届全国控烟学术研讨会”,这次研讨会原本计划在北京举行,后来改到了郑州,杨帆作为郑州本地的控烟代表,被邀请到了会场。

  根据主办方的统计,参会人数650人,其中控烟代表占了580人,这次研讨会还奖励了52名控烟先进个人,不过杨帆并不在其中。

  会上并没有安排杨帆的发言或者其他活动,除了接受媒体的又一轮采访,更多的时候,他只是安静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听取别人的报告和发言,“自己也是在那次电梯里和老人因为劝阻吸烟发生争执之后,开始更多地关注戒烟这件事儿的,所以人家让我来,我也有兴趣,就来听了听。”他说。

  杨帆所在的小区环境很好,2015年购置这套房子时每平方米1万元出头,现在价格已经逼近3万。

  即使事情发生后影响很大,杨帆也并没有搬离这里的打算,只是在老人猝死后的头几个月,每次乘坐当时和老人发生争执的电梯时,他的心里都会觉得有一些遗憾。

  “我一直不认为自己存在过错,而且事发前确实也不知道老人身体不好,但是毕竟人已经没了,怎么说咱们心里还是不好受,想起来还是会觉得很遗憾。”杨帆说。

  之前网上曾有消息称事情发生后,原来很多在小区和杨帆面熟,经常打招呼的居民和物业工作人员再见到他时,都不再打招呼了。“不存在这个说法的,这个小区是新小区,住户都是刚搬过来没多久,所以平时大家也并不熟悉,我相信如果真的有认识的人,也不会因为我劝别人不要吸烟就不理我的。”他说。

  第267天

  二审改判后希望回归平静生活

  事情经媒体报道后,杨帆的很多同事和朋友看到消息都和他联系,询问情况,让他安心。不过走在街上,倒没有陌生人因为杨帆上过报纸电视就认出他来,他依旧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1月23日,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消息,该院撤销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法院判决,改判杨帆不应承担侵权责任,不需按照一审判决、赔偿老人家属1.5万元。

  二审判决书中写明:杨帆的劝阻未超出必要限度,属正当劝阻行为,且在劝阻过程中保持理性、平和,双方未发生肢体冲突和拉扯行为;杨帆的劝阻本身不会造成老人的死亡结果,老人自身患有心脏病,在未能控制自身情绪的情况下,心脏病发作不幸死亡,虽然两者在时间上有先后顺序,但无因果关系,不应承担侵权责任。

  随后,中国控烟协会等机构也发布声明,支持二审判决。

  不过二审过后,杨帆还是决定拿出1万元的“捐赠款”。他和爱人现在都没有工作,按照杨帆的说法,这笔钱已经尽到了自己很大的努力,“事情刚发生的时候,我就说希望给老人家人一个捐赠,就像是一笔人情费,毕竟这是一件遗憾的事情。但是我还是觉得,我并没有做错什么,法院也是这么判决的。”

  现在,杨帆已经把这笔自愿拿出的1万元“捐赠款”交给了法院,希望法院能够代其交给老人的家属。不过据目前的消息,老人的家属又一次拒绝了这笔“捐赠款”。

  老人猝死后,老人的家属保持了克制,并没有上门找过杨帆,除了事发第一天在公安机关的见面外,他们还在一审时见过一面。而二审期间,老人的家属并没有出现在法庭上,都是交给代理律师处理。

  二审结果出来后,老人的家属基本拒绝了媒体的采访,下一步该怎么做,他们也还在商讨之中。

  这期间杨帆也并没有主动找过老人家属,“我并没有做错,所以不需要道歉,而所谓的‘看望’和‘安慰’,对于失去亲人的家属来说,可能也并没有什么意义,反而可能会激化矛盾。”杨帆解释说。

  不久前,杨帆的大儿子刚刚上了幼儿园,春节过后,他打算重新找工作开始养家。

  “很多人都问我,以后看到有人在公共场所吸烟还会不会阻止了?我仔细想过这个问题,我觉得我还是会阻止的,不是我一个人,应该绝大多数人都会这么做。”杨帆说。

  杨帆现在每天依旧要乘坐曾经和老人发生争执的那部电梯上下楼,只是在他看来,张贴在电梯轿厢内的“禁止吸烟”的标识似乎更醒目了一些。

  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张玉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