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岁女孩被锁铁笼17年 被“救助”却死活不愿出来
时间:2018-01-30 22:06 来源:偶酷网新闻 作者:偶酷网新闻 点击:次
原标题:[独家]22岁女孩被锁铁笼17年 记者“救助”竟死活不愿出来,原因让人泪崩! 湖南岳阳有一个蜗牛爸爸,他的故事在一群智力残障儿童中间,被一遍又一遍地传颂着。 年关将至,这个故事温暖着越来越多的人。 首席记者变身“蜗牛爸爸” “解救”铁笼中的智障女孩 1月20日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也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可52岁的韩章一大早就出门了。 长江信息报首席记者 韩章:我们现在去范钱的家,范钱这个孩子,是我帮扶对象中最让我揪心的。 韩章,是长江信息报的首席记者,而在岳阳当地,他还有另一个名字“蜗牛爸爸”,‘蜗牛’是大家对智力残疾人群的一个昵称。因为长年不遗余力的为这个社会弱势群体奔走呼吁、排忧解难,因此韩章也被中国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誉为“全国蜗牛首席记者”。韩章今天提到的范钱,就是一位智力残疾人。驱车近一个小时,徒步绕过几道弯,我们终于来到了范钱家,这个最让韩章揪心的地方。 韩章:住在一个地下室、条件很差,里面不到三十个平方。 这是一个80年代老旧小区的地下,范钱一家四口以每月200元,租下了这间昏暗破旧的地下室。一进门,眼前的场景让记者彻底震惊了,也一下体会到了韩章心底那份揪心的痛。这是一个用钢管、木头、和粗细不一的铁丝编织的铁网,22岁的范钱就关在这个“牢笼”里,与外面的世界彻底相隔。透过铁丝的空隙,韩章和她握手、交流。 事实上,范钱也曾是个十分健康的孩子,可就在范钱4岁那年,在和小伙伴一次玩耍时,她被其他孩子从楼梯上推了下去,导致颅内受伤、智力受损。贫困的家庭无力持续支付高昂的医疗费用,忍痛放弃了治疗。 病情发作时,范钱会疯狂撕咬甚至打砸物品,极具攻击性,母亲和刚上初中的弟弟根本无法控制。一家人的生活全指着范仕勤每月打零工的两三千元钱,迫于无奈,范仕勤只能将女儿关进了这个特制的铁网里,这一关就是17年。 智力残疾人 范钱(22岁):我有这个凳子,坐这上面,在旁边那个桶里面可以上厕所。 铁丝网里,不到3平方米的空间,一张单人床、一张木桌子、两个泛黄的塑料桶,就是这个22岁女孩生活的全部。范仕勤也心疼女儿,可一个贫困家庭,17年间要照顾一个智力残疾的人,更多的是常人无法理解的无奈。午饭时,父亲把碗通过这个预留的口送进去,放在倒扣的桶上,范钱就这样蹲在塑料桶旁吃起来。 由于常年生活在阴暗潮湿的铁网里,不见阳光,缺乏运动。范钱的皮肤比常人白很多,身高不到一米六,体重却有150多斤。 2014年,韩章在爱心人士的带领下,认识了范钱并进行了报道。三年来,让范钱走到阳光下,过上自由有尊严的生活,一直是当记者的韩章最大的心愿。2015年,在韩章的帮助下,范钱第一次走出了这个铁笼,办理了身份证和残疾证,并先后去长沙、北京就医。但由于治疗效果不佳,这个贫困家庭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 范钱父亲 范仕勤:回来没一点效果,没办法了,只能这么关着了,不然把人打伤还得给人治疗,赔不起。 贫困家庭遭遇的这一切,并不是常人能理解的,家人无奈的放弃,“蜗牛爸爸”韩章却并不责怪他们,三年来,他往范钱家里跑了不下20次,每一次的帮助和努力,就是为了让范钱获得真正的照顾。这一次韩章特意商量范仕勤把范钱送到他们创建的机构蜗牛山庄里。希望环境改变人的心理疗法好过打针吃药,希望以后逐步家里就不用陪护了。 虽然家里有困难,但为了孩子,范仕勤最终还是咬牙答应了。这也让韩章和记者一行都松了一口气,可是让大家没想到的是,范钱竟然怎么也不同意走出这个铁笼。 范钱:那我不去,就是再好玩也没有屋里好,家里总比外面好玩,有一句话叫做金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好玩。 听到女儿的话,情绪一直平静的范仕勤,也躲在角落里,抹起了眼泪。而接下来,从这个女孩口中说出的话,更让我们所有人感到揪心。 范钱:我在笼子里面他们就跑不掉了。 记者:你怕爸爸妈妈弟弟跑了? 范钱:嗯,也不是没有那种可能啊。 了解到了范钱的顾虑,韩章马上开导她,告诉她父亲会和她一起去,那里还有很多朋友,可以学本事,今后赚钱给父母买东西。这个智力还只有7岁左右的女孩,很认真地听着韩伯伯的话,最终总算同意了离开铁笼去“蜗牛山庄”开始崭新的生活。 韩章:今天的心情比较舒畅,迈进了一大步,我有一个预判,范钱在新的环境里,生活质量会大为改观。太兴奋了,相对于我炒股票赚了几个亿。 从岳阳大道往东驱车十几公里,在康王乡茶园村一处幽静的院子,就是 “蜗牛山庄”,是韩章和朋友陈丽湘在2017年9月创办的。它是岳阳首家,为智力残疾人群开展寄托养与支持性就业培训的服务机构。 韩章:解决一个孩子的托养,就解救一个家庭,让他最后回到社会,能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活动室里,“蜗牛”们正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十分专注地分装着纸巾。看到韩章来了,大家纷纷站起来和他打招呼。 韩叔叔、韩老师、韩总、牛爸爸、甚至韩阿姨,“蜗牛”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和韩章打招呼,争抢着向他展示这一天的劳动成果。一个一米九几的大小伙子走了过来,手搭着韩章的肩上,告诉他自己已经会背诵《岳阳楼记》全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