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前高中全面实施新课程新教材 综合实践活动学分占比最高
时间:2019-06-21 18:35 来源:偶酷网整理 作者:偶酷网 点击:次
申继亮:育人模式改革不仅仅是简单地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更主要的还要关注学生成长的机制和途径。所以,这次新课程修订以后,特别强调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在高中课程里,综合实践活动学分是14学分,我们总共毕业学分要求是144分,占了差不多1/10。在所有科目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占分最高。 开展培训 提升新课程实施水平 《指导意见》要求组织开展国家级示范性培训和校长教师全员培训,并通过实施中西部贫困地区新课程专项培训和遴选一批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区示范校等,切实加大对贫困地区和薄弱学校的支持力度,提升新课程实施水平。 同时,针对一些普通高中存在的开不齐开不足课程、压缩课时、抢赶教学进度、超课标教学、日常测试频繁和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等突出问题,《指导意见》还从加强课程实施监管、严格学分认定管理和强化教学常规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强化了市、县监管责任和学校主体责任。 有序推进选课走班 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的最大特点是增强了学生学习的选择性,《指导意见》就如何构建规范有序、科学高效的选课走班运行机制等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指导意见》明确,要依据学科人才培养规律、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和学生兴趣特长,因地制宜、有序实施选课走班,满足学生不同发展需要。要指导学校制订选课走班指南,开发课程安排信息管理系统,加大对班级编排、学生管理、教师调配、教学设施配置等方面的统筹力度,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资源使用效率,构建规范有序、科学高效的选课走班运行机制。 加强对学生发展的指导 《指导意见》要求,各地要制定学生发展指导意见,指导学校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指导教师培训。普通高中学校要明确指导机构,建立专兼结合的指导教师队伍,通过学科教学渗透、开设指导课程、举办专题讲座、开展职业体验等对学生进行指导。注重利用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各种社会资源,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指导机制。高校应以多种方式向高中学校介绍专业设置、选拔要求、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等,为学生提供咨询和帮助。 在总结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指导意见》对加强和改进考试、命题与招生等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高一学生参加合格性考试原则上不超过4科 《指导意见》对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的内容、时间安排和高一年级参加考试的科目数量等提出了规范性要求。明确省级统一组织实施的合格性考试应安排在学期末,高一年级学生参加合格性考试的科目原则上不超过4科。 此外,高校招生录取所需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实行选择性考试,考试内容为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内容,由省级统一组织实施。 强化对综合素质评价的监管和失信责任追究 为进一步完善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意见》还要求完善评价内容,强化对学生爱国情怀、遵纪守法、创新思维、体质达标、审美能力、劳动实践等方面的评价。同时更加注重发展性评价,强调客观真实、简洁有效记录学生突出表现,并强化实施监管和失信责任追究。高校要充分考虑城乡差异和不同群体学生特点,研究制订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 (央视记者 潘虹旭) 原标题:重磅!2022年前高中全面实施新课程新教材
[此文系转载,来源于央视新闻,版权归属原作者]
万家社区邻里帮 微信扫码登陆,发布问题求助 安徽知名专家,免费在线解答
安徽资讯APP 扫一扫,安徽尽在您手中
万家热线今日合肥 微信扫一扫,使用小程序 每天10分钟,通晓合肥事
查看更多 网友热评
×
查看更多论坛热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