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刘文西去世享年86岁 其画作是13亿人看得最多的
时间:2019-07-08 06:59 来源:偶酷网整理 作者:偶酷网 点击:次
2018年12月,当选中国美协第九届顾问。 提倡多样化,这同样是人民和社会的需要。而且众多的群众对文化也要求多样化,以适应人民和社会的需求。 笔墨当随时代,艺术要与时俱进,用多种多样的风格、形式和艺术个性去感染和满足广大群众的需要。 ——刘文西 刘文西以描绘陕北人民而为中国美术界所熟知的,早在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他就创作出《毛主席与牧羊人》《祖孙四代》等具有经典意义的作品。主题思想的深刻性、人物造型的生动性和笔墨语言的开拓性,是刘文西创作的特点,也是确立他在新中国美术史重要地位的主要因素。在长达 60 年的教学和创作生涯中,刘文西秉承“二为”的创作方针,立足于描绘人民、描绘时代的艺术观,教导学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中国人物画教学和创作立下汗马功劳。 众家评论刘文西 吴作人(中央美院前院长,油画家):半生青山,半生黄土,艺为人民,传神阿堵。 启功(书法家):五体投地(观刘文西画展后的题字)。 靳尚谊(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油画家):从黄土地中创造新的时代精神,文西兄是黄土画派的带头人。 方增先(中国国家画院院委,国画家):刘文西的艺术高峰,是勤奋垒起的;是速写垒起的;是采风垒起的;是不断深入生活,扎实苦练基本功垒起的。 李琦(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看到中央电视台播出《刘文西现象》后很兴奋,感到是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出了一口气。我认为,如果说战争年代,美术界与人民打成一片的代表人物是古元,那么,解放后四十年坚持走这条路的就是刘文西。刘文西是陕西的骄傲,延安的骄傲。 刘曦林(中国美术馆研究馆员):刘文西先生展览时开了个研讨会,我开了个玩笑,说刘文西有几个不变:坚持画速写、坚持深入生活、坚持戴干部帽和穿中山装。 陈传席(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在“文革”之前,有四位画家对人物画的影响很大,这四位画家就是刘文西、方增先、黄胄和杨之光。刘文西和方增先影响比较靠前,刘文西的作品比较多一些,分量重些,但方增先写了一本书,他俩影响是各有高低。我觉得这四大家中,刘文西的影响是最大的。 郎绍君(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有人提到刘文西、黄胄、方增先,这一代人里每一个人都不一样,黄胄与速写的关系特别密切,而刘文西与素描、与年画特别密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数,实际上是谁也代替不了谁。 杨力舟(中国美协原副主席):我在西安的时候,受到王式廓、董希文、刘文西等人作品的影响。刘文西创作的画,在全国很有影响。他笔下的《刘志丹在陕北》和一系列歌颂毛泽东的国画人物,气韵生动。 陈佩秋(国画家):刘文西突破了中国画已有的审美格式,创造性地吸收了西方现代艺术的成就,特别在拥有了众多的劳动人民形象素材后,开拓了中国水墨画的新领域,成为中国人物画的杰出代表。 马鸿增(评论家):20世纪60年代以来,出现了几位各具风貌的佼佼者。如黄胄之奔放洒脱,刘文西之厚重坚凝,方增先之深沉抒情,程十发之朴拙轻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