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年小伙酒驾被查求原谅“我还是孩子” 网友:我97的应该还是个受精卵_偶酷网新闻

偶酷网新闻移动版

> 新闻快讯 >

91年小伙酒驾被查求原谅“我还是孩子” 网友:我97的应该还是个受精卵

交警:你多大了。

司机:我91年的。

交警内心:他要是孩子那我是什么啊?我93年的。

随后民警对其进行了酒精测试,检测数值为32.3mg/100ml。属于酒后驾驶,最后民警对其依法处以罚款1000元记12分的处罚。

网友热议

PinkBom:91年的小孩子被93年的小孩子抓酒驾,求饶也没用。

RorschachTheFake:我97的,应该还是个受精卵。

魂牵梦萦几时:有时候还真不能拿年纪说事,可以年纪小,但不能不遵纪守法。、

芋圆小丸子不加冰:怕是个巨婴。

SweetHeart0802:01的都不会说自己是孩子了好吧。

延伸阅读:

这样的“巨婴”宝宝 还真的不止一个

近些年来,此类新闻频繁走进公众视野,“巨婴症”也屡屡为人诟病。熊孩子高空抛砖砸死行人,90后疯狂辱骂执勤交警,初中生用弹弓射击地铁玻璃……面对舆论与处罚,父母往往表示“他还是个孩子,别太苛责他”,轻描淡写中,将是非曲折模糊化,“义正言辞”间,视道德法律如无物。

而对于此类“高能”言论,大伙也总是回怼“他还是个孩子,请不要放过他”。可嘲讽与玩笑过后,更须得看到,问题的症结并不在于究竟多少岁能称之为“孩子”,而在于为何“孩子”这一简单称谓竟成为了许多人推卸责任、推脱责罚的“护身符”。

年龄固然是评判一个人成熟与否的依据,但不该是教育缺位的理由。3岁也好,31岁也罢,人之所以为人,不在于年龄大小,而在于其行为是否符合他所处的年龄阶段,是否有违法律规则和道德伦理。正如31岁尽可以是父母眼中的孩子,但绝对不能做社会的“巨婴”。

我们能够理解,父母对儿女的深爱,然而古人早有言“爱子,教之以义方”。犹记得在之前的一则新闻中,一小男孩在小区电梯内小便,孩子妈妈知晓此事后,不仅严厉批评且每天由孩子父亲监督孩子打扫电梯一个月。如此教子,不仅是对孩子成长行为的矫正,更体现出父母对是非的客观判断,也自然广获赞许。 我们也相信,这样教育背景下长大的孩子,未来也将为社会贡献正能量。

父母爱子女,必将为之计深远。就像新闻中那个“31岁的孩子”,必须要接受“成年人社会”的法则,即便父母情绪再激动,该处罚的还是要处罚。一味将孩子护在“襁褓”中只是害他而已,如何不为了“保护”而与孩子“一致对外”,才是所有父母一辈子的功课。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