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留学生学伴引争议 如何真正地尊重留学生?_偶酷网新闻

偶酷网新闻移动版

> 新闻快讯 >

山东大学留学生学伴引争议 如何真正地尊重留学生?

为什么说我“理解”?网上再怎么沸沸扬扬,说崇洋媚外,说超国民待遇,说只重数量不重质量(语言和专业不及格的人都能招进来)……说的都有道理,但是我知道没啥用。人家高校里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的处境和思维方式,与网民不在一个频道——

首先人家有顶层设计。中国的留学生比例偏低,留学生产业落后,自然想要追赶。又赶上“一带一路”倡议,自然想要加强对各国青年的影响和交流。正如当年大唐辐射中亚,必须四方来仪,气象万千。于是就有了总目标,总目标当然没问题,如果有什么不足,那可能是执行部门对思想路线的弘扬还不够清晰。

有了大目标,接下来就是任务分解,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落实到具体单位和具体岗位。

任务分解是官僚科层制的优势,层层对应,保证执行。劣势是微观执行者不会有总体观,只要守着自己的绩效猛干就行。他的晋升、待遇都靠这个指标的完成度决定。除非他是一个特别特别具有家国责任感的人,否则完成指标就是好,你们骂几句又不会影响他。他要是没完成指标落魄了,网民谁能帮到他?和一些新兴高校里的学院领导聊过天,他们也会批评引进留学生工作太粗不讲质量,批评崇洋媚外,但最后又会补一句:引进留学生有指标,缺口太大,没办法啊……

为了完成指标,用什么办法最容易?当然是用钱,用待遇,以及降低门槛。所以近年传出很多类似的引起争议的新闻——

比如五道口某名校规定“针对国际(本科)生取消笔试、采用申请-审核制”;

比如广西某高校,留学生住着新楼,阳台,落地窗,单间,热水,小厨房,中国学生还在八人间,上下铺,老楼房;

比如无锡某学院疑似强迫学生搬到条件较差的旧宿舍,把好宿舍“让”给留学生;

比如福建某留学生暴力抗拒交警执法,仅被教育,而做出同样举动的中国男子则被刑拘;

……

这些信息真真假假,也不免掺杂过度臆测,不必都信,但也确实传达出一种总体性的焦虑和不满,有更大的社会背景。外国人在中国遇到优待的故事,在过去是体现“礼仪之邦”风范,在中国人自信提高而西方人自己不断挥舞“文明冲突论”的今天,则越来越显得扎眼。

有人说,山大这政策也可以是给女留学生找中国男学伴啊,直男们急啥呢。不过事实就是女学伴为主了。想叫大家装作若无其事,不可能的。明眼人都知道,两性关系在国际关系世界里从来都是一个寓言——戴锦华老师就说过:那些表面上讲述爱情如何跨越第三世界和西方(尤其是美国)界限的电影,总是一个西方男性,和一个第三世界女性,这个男女秩序不会变。今天中国号称崛起,可是发生的故事还是《北京遇上西雅图》这种,甚至还有外国渣男到中国随便约炮几百发还拍下了纪录片。直男们的愤怒我觉得完全可以理解。

洋垃圾在中国犯法的事情也不少,执法部门因为涉及外交,会比较谨慎,但是缺乏技巧,和山大一样,还不能适应中国越来越国际化的现实。

一位山大卧底者对我说:“招收留学生汉语零门槛,留学生生活遇到问题又没钱搞导师制度,就用学生志愿者。学生们做久了积极性下降,不得不把学伴一对一的比例提高到一对三才能运转。把管理成本转嫁到师生身上。这很‘鲁’,但不是拉皮条。学校又穷又无能,仍然是山东首个及唯一普及空调的大学,且坚持食堂物美价廉,说明还是厚道嘛。”

我一时无语。(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余亮)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