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疫情防控是如何失守的?具体传播路径曝光1传36令人震惊_偶酷网新闻

偶酷网新闻移动版

> 新闻快讯 >

哈尔滨疫情防控是如何失守的?具体传播路径曝光1传36令人震惊

4月9日,黑龙江省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例和无症状感染者3例,打破了该省29天本土无新增确诊病例的纪录。截至4月16日18时,该病毒传染链已导致哈尔滨市36人感染,包括23例确诊病例和13例无症状感染者。据通报显示,传染链源头是一位3月19日从美国回哈尔滨的“新冠肺炎既往感染者”。在这29天内,新冠肺炎病毒是如何突破层层防控感染36人,哈尔滨境外疫情防控与院感防控又是如何失守的?

第一防线突破:境外病例传染本土病例

3月19日,22岁的女子韩某从美国回到哈尔滨。当晚22时左右通过“手拉手”方式转到哈尔滨市道里区富丽江湾小区。居家隔离的韩某隔离期间没有发病、没有症状,在3月31日、4月3日核酸检测均为阴性,解除居家隔离。而在4月10日、4月11日的两次抗体检测中,IgM为阴性,IgG为阳性。

《新冠肺炎第七版诊疗方案》中提到,IgM抗体阳性表示近期感染,IgG抗体阳性表示感染时间较长或既往感染,因此韩某被确定为“新冠肺炎既往感染者”。

韩某在国外何时、何地感染过?追究这个已无意义。人们关心韩某自回国后病毒是如何传播的?据哈尔滨市疾控中心与公安侦查机关联合调查发现,韩某有可能将病毒传染给了居住在同一栋楼、同一单元的曹某。

曹某与韩某是楼上楼下邻居,分别居住在402室和302室,二人并不相识。据通报分析,曹某与韩某所居住的建筑为一梯一户,整个单元共用一部电梯,电梯有可能是两者共同接触过的同一空间。此外另一种可能是,上下相邻两层因房屋结构也存在疾病传播的机会。

虽然,两者具体病情传播以及关联性还在调查,但不可否认,境外人员归国“居家隔离”而没有“集中隔离”为此超级传播提供了可能。

哈尔滨市政府秘书长方政辉在4月15日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哈尔滨相关隔离政策以3月20日为界限分为两个阶段,3月20日之后,哈尔滨市对所有境外和国内高风险地区入(返)哈人员一律实行集中隔离14天。而3月19日回哈尔滨的韩某按照当时政策规定,执行了居家隔离观察。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曾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解释为什么不主张境外人员居家隔离。对于入境人员,如果等出现症状实际已造成传播。新冠肺炎潜伏后期已有传染性,如果入境人员在家庭中进行隔离,和家庭成员有生活接触,当出现症状这种传播已经发生。如果集中隔离,就可以规避这种现象。

如果按哈尔滨政府秘书长的解释,韩某“居家隔离”是在哈尔滨发布境外回国人员必须隔离政策的3月20日前,意味着韩某居家隔离并无不当。

不过,健康时报记者查询发现,据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3月6日发布的《入境疫情防控温情提示》显示,来自疫情严重国家的入境人员需统一集中隔离14天。

如果哈尔滨对3月19日回哈尔滨的韩某进行“集中隔离”,也许就守住了第一道境外疫情输入防线,也就不会出现后来的“1传36”超级传播事件。

新冠病毒,在哈尔滨撕开了一个口子。

第二防线突破:聚餐导致新一轮传染

在这次哈尔滨的超级传播事件中,郭某明成为新一轮传播的重要节点人物。

他就是4月10日官方通报的新增的1例本土确诊病例,也是打破黑龙江省29天无本土新增病例的关键人物。

人们要问,郭某明跟曹某又是什么关系呢?

曹某是一名无症状感染者(4月14日转为确诊病例),根据官方通报,曹某家庭成员之间交往频繁,病毒在曹某家中进行了快速传播。曹某的男朋友李某、母亲王某苓均被感染。而母亲王某苓的男朋友就是郭某明。

郭某明54岁,家住哈尔滨市道外区宏伟路,4月7日,郭某明在女友王某苓的陪同下,到市第二医院发热门诊就诊,经查郭某明体温37.5℃并伴有咳嗽等症状,肺CT显示有明显症状,经专家诊断为新冠肺炎疑似病例,被转送至定点医院隔离治疗。4月9日,专家组会诊认定他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确诊患者郭某明与其女友王某苓(无症状感染者)在3月29日与陈某一家进行了聚餐,从而埋伏下了新一轮的聚集性病例。

87岁的陈某与郭某明是好朋友,3月29日这天,87岁的陈某带着两个儿子与郭某明和王某苓,一共7人聚餐。

目前已有5人感染。陈某与他的2个儿子都为确诊病例。

“聚集性疫情是防治的重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曾表示。根据现有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特征的认识,发现有一些病例属于轻症,有一些病例在潜伏期有传染性。有部分人在前期没有任何明显征兆,却有传染性,过了潜伏期就会有发热、干咳等症状。在聚会、聚餐过程中,无法判断一起聚集的人是否有传染性。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