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白塔快塌了怎么回事?千年辽代白塔为什么快塌了如何补救(2)
时间:2020-04-20 20:38 来源:偶酷网整理 作者:偶酷网 点击:次
除此之外,白塔也存在被人为破坏的现象。61岁的村民李桂金说,过去日子不好过,一些村民家垒兔舍、盖猪圈用的都是白塔上的砖,“用铁棍使劲一撬,崩下来的砖头就拉回家用了”。 在不少村民的记忆里,过去在白塔上爬进爬出非常容易。 即便现在,村民或外地人还经常到白塔南面的洞内烧香拜佛,地上残留着纸钱灰烬,多处墙壁被熏黑。塔口处,烟花炮皮、酒瓶子、易拉罐等废物乱扔一地。而白塔四周的砖块上,刻了数不清的人名。 保护工作拖不起 白塔维修方案设计方——辽宁省文物保护中心等三家单位做出的现状评估显示:塔体破损十分严重;塔基座面砖全部脱落,基座根部有多处盗洞;塔身部分破损十分严重;一层大檐全部掉落;塔顶和塔刹早已缺失,原形制不清。 内蒙古文物局称,塔基空心,形势危急。敖汉旗政府则表示,目前白塔倾斜3度。 当地群众和文物专家呼吁,白塔修缮拖不起等不起,亟须提高效率,加快启动白塔修缮。 白塔维修方案迟迟未通过,除方案本身有待完善,也与第三方评审专家组成员换来换去、意见层出不穷有关系。 第一版方案提交后,因为专家组成员持有不同意见,最终未能通过。然而,按照专家意见修改并提交的第二版方案,却再次被专家组否决。 记者采访了解到,当时参与第二版方案评审的专家组成员,全是新面孔,并不认同“前任”提出的修改意见。 当地干部担忧,第三次维修方案正在提交,评审专家又再次换人,“除了一次次划叉,我们更需要完善的方案。” 对此,内蒙古文物局文物保护处处长陈亚光回应,针对第三版维修方案,文物局将联络专家进行指导,帮助其通过方案审议。“资金和技术不是问题,维修方案一经通过,将立即维修。” 白塔已成危险建筑,存在坠砖、倒塌等险情。但游客并不知情,千年辽塔吸引着源源不断的外地人前来。 为了安全,白塔外围起一圈铁丝网,可塔东边的铁丝网早被人踏倒,南边的门锁也被拆掉,游人随便进出。 记者在现场统计了一下,一下午时间就有近三十人前来游览。他们翻过铁丝网,钻进白塔洞内烧香拜佛,没有提示、没人管。 敖汉旗的一位文物专家建议,白塔修缮前须严加管理,避免加剧对白塔的损害,同时避免事故发生。 白塔的损坏、修缮的缓慢、管理的松垮,暴露出当地文物保护工作的整体窘境。 契丹辽文化的一位研究者表示,对待文物、古建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能“急诊”的就不“门诊”。他认为,内蒙古尤其是赤峰,红山文化等史前文化、契丹辽文化、蒙元文化灿若繁星,文物众多,价值不可估量。亟须在保护理念、保护力度、保护方式上“更走心”“更给力”,统筹好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