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35天 中国口罩日产量从800万只增至1.16亿只(3)
时间:2020-05-20 13:36 来源:偶酷网整理 作者:偶酷网 点击:次
“哪个环节薄弱我们就加强哪个环节,哪种资源不足我们就生产哪种资源。现在,国家需要熔喷布,我们就要为国家生产熔喷布。”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张玉卓说。 要有“布”,产足“料”,上游企业火速向下游延伸。2月9日,中国石化燕山石化迅速组织精干力量,开展熔喷料生产配方研究、测试分析和放大试验等工作。次日,熔喷料基料成功产出,并在挤出机生产线上转为熔喷无纺布专用料。2月13日下午,第一批熔喷料成功发往江苏和广东的下游厂家。自此,满载着洁白结晶的黄色纸袋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全国各地。 有了“料”,还要有“织布机”。2月24日,中国石化与国机恒天迅速牵手,在北京燕山石化、江苏仪征化纤筹建一期10条熔喷布生产线。当天夜里,燕山石化东厂区,3600平方米旧厂房墙壁上,红底白字的横幅“为了口罩,我们拼了”被高高挂起。 选址、设计、采购、施工……一切从零开始,18批设备从7省份陆续运到。每当夜幕降临,整个燕山石化马达轰鸣,灯光如昼。“一天完成正常情况下3到5天的作业量,只要看看墙上的横幅,大家就热血沸腾。”从开工到3月5日交付生产线,10天里,北京燕华工程建设公司总经理耿焕然只回过一次家。许多管理人员也是36小时一个班,累了就到车里眯一会儿。 完成这样一条熔喷布生产线建设,一般需要半年时间,而强强联手的“国家队”仅用12天便不辱使命。3月6日23时59分56秒,燕山石化熔喷布生产线一次开车成功,比计划时间提前了48小时!这宝贵的48小时,意味着可以多生产出1200万只医用平面口罩。 如今,中国石化16条熔喷布生产线的日总产能达到37吨,一年下来可助力增产逾135亿只医用口罩,相当于为全国人民每人增加9个口罩。 记者点评 不仅是中国石化与国机集团,中国石油、兵器装备、中粮集团、通用技术……一大批国有企业召之即来,来之能战,不讲条件,冲锋在前,紧急布局医用口罩生产线。2月29日,全国口罩日产量达到1.16亿只,“国家队”在其中发挥了“顶梁柱”作用。 从口罩到防护服,从消毒液到核酸检测盒……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重要关口,一大批国有企业急国家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以一马当先、舍我其谁的勇气,冲得上、顶得住,以实际行动证明,国有企业是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力量,是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 小口罩体现大优势 中国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为保障口罩生产供应,各级政府部门、各行各业均在第一时间投入战斗,全国一盘棋,打通供应链 “海外订单排到了10月,目前已援助出口了不少国家。”山东日照三奇医疗卫生用品有限公司外销事业部副经理焦娜感慨,从腊月二十七至今,工厂车间的灯从未熄过,累计生产口罩约3亿只。 1月22日,武汉“封城”前一天,日照三奇公司董事长王常申接到了工信部电话,公司被确定为支援湖北医护物资的重点生产供应单位。随后,又接到了山东省政府的任务书:每天提供50万只口罩作为应急保障储备。 王常申二话不说,迅速启动应急机制,召集职工迅速返岗,次日恢复生产。仅用3天,三奇公司就赶出近300万只口罩,其中,240万只赶在除夕前发往武汉,成为湖北省外第一家援助武汉的口罩生产企业。 在这场与时间的赛跑中,三奇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为了帮助三奇复工扩产,日照市成立了“工作专班”进驻企业现场办公,相关部门也派出了两名驻企特派员,缺啥帮啥,合力打通产业链。 缺证,有“绿色通道”审批。三奇原以出口为主,为尽快让其获得国内非无菌医用防护口罩的注册证,国家发改委会同生态环境部、工信部、国家卫健委、市场监管总局和国家药监局组成专项工作小组,赴山东日照推动企业获得相应生产资质。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山东省药监部门全力配合,通过优化检验流程、工作并联推进、提前准备好全部程序性文件等方式,从样品检验到《医疗器械注册证》核发仅用57个小时,比常规程序缩短近1个月。2月6日上午,检验结果全部通过,当晚第一批3万只口罩启运湖北,占当日全国发往湖北医用N95口罩总数的21.4%。 缺人,有“工作专班”出手。日照高新区党工委、河山镇党委紧急动员村党组织“寻人”,从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到返乡大学生、适龄妇女、离职纺织工人,有一个算一个。于是车间里有了这种景象:大年初一一早,车间组长闫云霞带着儿子、表弟、表弟妹、表姐4个人一起加班。工厂员工就这样从300多人迅速增加到1200多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