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传染系数是新冠病毒3倍怎么回事 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染的
时间:2020-05-26 07:27 来源:偶酷网整理 作者:偶酷网 点击:次
随着夏季来临气温升高,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专家表示,对于手足口病,保护易感人群的最好方式是接种疫苗,做好预防。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表示,夏秋季节是疫苗接种的关键时期。如果忽视手足口病疫苗接种,重症手足口病例数可能明显高于目前水平。 据统计,2018年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中,手足口病以发病人数237.6万位居第一。曾光表示,手足口病传播系数达4.2至6.5,是新冠病毒的3倍。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感染内科副主任医师胡冰表示,保护易感人群最好的方法就是接种疫苗,尤其对于6个月至3岁的孩子要尽早接种疫苗。此外还要做到勤洗手、吃熟食、喝净水、加强锻炼、开窗通风、少去人群密集场所等。手足口病发病人数较多,目前仍无特异性治疗手段,最有效的应对措施就是做好预防。 延伸阅读: 预防新冠肺炎、呼吸道传染病、狂犬病及手足口病等 春回大地,我省下调新冠响应等级,意味着经过全省人民艰苦卓绝的努力,新冠肺炎防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初步成效不等于全面告捷,依然要注意做好日常防护工作。疾控君在此提醒您在注意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同时,也要注意呼吸道传染病、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狂犬病及手足口病等。 0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少见,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多在1周后恢复。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健康提示: (1)如有湖北旅居史或其他防控重点区域人员来(返)陕,建议居家隔离14天,每天测量2次体温,如出现异常,应立即带好口罩,不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到就近的医疗机构的发热门诊就诊。 (2)减少走亲访友、避免聚会、宴请等公共活动;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外出请正确佩戴口罩,尤其是去医院就诊、乘坐公共交通或者需在相对密闭或人多的空间中停留较长时间时。 (3)注意咳嗽、打喷嚏礼节,咳嗽和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或弯曲手肘掩盖口鼻,用过的纸巾要丢弃至垃圾桶,并立即清洁双手。 (4)咳嗽或打喷嚏后、护理患者后、饭前便后及解除动物或处理动物的粪便后要注意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5)尽量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洁,定时开窗通风。 (6)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处理生食和熟食的切菜板及道具要分开,做饭时彻底煮熟肉类和蛋类。 (7)尽量避免在未加防护的情况下接触野生动物和家禽家畜。 02.呼吸道传染病 初春时节,乍暖还寒,天气变化多端,人体免疫力较弱,各大中小学校将相继开学,学生入学后因新感染源的介入、易感人群聚集等原因,将增加呼吸道疾病的传播风险,常见的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水痘、麻疹、风疹、猩红热等。 健康提示: (1)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饭前便后及接触脏东西后要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遮掩口鼻,若双手接触了呼吸道分泌物应立即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2)每天定时开窗通风数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3)尽量避免接触活禽、病死禽或其粪便;外出游玩时,避免直接接触动物尤其不要过度亲近野生鸟类;尽量不去禽类屠宰市场,不要自行宰杀活禽。 (4)对有疫苗预防的传染病如流感、麻疹、水痘、流腮等,按相关接种要求及时和全程接种疫苗。 (5)流行高峰期应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如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 (6)学校及幼托机构应着重防范呼吸道聚集性病例或暴发疫情,严格落实晨午检、因病缺课追踪、病愈返校、疫情报告、消毒制度等各项防控措施。 03.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腹泻,传染性强,极易通过粪口途径或间接接触被呕吐物、排泄物污染的环境及气溶胶传播,除此可经食物和水传播,常引起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暴发。 健康提示: (1)保持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诺如病毒感染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饭前便后及接触脏东西后要洗手,掌握“七步洗手法”。 (2)注意饮食卫生,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不洁食物,生熟食品要分开。 (3)及时规范清理患者呕吐物及排泄物,并做好环境消毒。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