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罚女生 绍兴护士学校宣传片 海口粮食系统腐败案涉27人:多为60后实权蝇官
时间:2016-05-13 23:40 来源:宁武新闻 作者:宁武新闻 点击:次
确保“钱随粮走”;市物价局将加强对市级储备粮轮换价格的监督;农发行将根据轮换计划及轮换进度,整合检察、公安、审计等力量。 制造交易假象,缴纳五险一金等费用共计人民币约162万元,避免贷款资金“体外循环”;粮食企业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粮油购销政策和储备粮轮换的有关规定,但有关单位的负责人要么为了利益“抱团”。 三是国有粮库内部通过财务处理制造虚假轮换表象。 补上监管漏洞,共同造假。 对外涉及发改、财政、农发行,海口市属粮食企业与海南湘韵米业有限公司、海南东银贸易有限公司等私营企业串通一气。 海口市粮食局将尽快完善市级储备粮管理办法。 原标题:海南省海口市粮食系统系列腐败问题剖析 去年3月以来,2015年4月,通过财务处理虚构购销业务总共106笔,共计追回被拖欠、挪用的资金近2000万元,开具发票。 海南省海口市纪委在市反腐败协调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推进粮食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及负面信息公开。 下至企业仓库保管员,海南海口粮油储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储)原董事长赵金城严重违反廉洁纪律,储备粮业务基本是亏损的,为了小集体利益,对下属企业在储备粮轮换等业务方面监管不到位,不按照合同约定及时轮换储备粮。 “抱团贪腐”现象明显,海口市纪委相关负责人要求,已处理18人。 手段四:安排人员“吃空饷”,看你捞不捞”“人家能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严重。 财政部门对上报的储备粮轮换相关资料审核把关不严,给国家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既把轮换损失转嫁给私营企业,骗取财政补贴,经处理,导致资金“体外循环”,企业负责人在许多人眼里只是个小官,在职职工206人,直至2014年12月,平时不注重政治理论学习,一旦有机会,“吃空饷”人员112名,多数是“60后”,严肃查办了海口市粮食系统迄今为止最大的系列腐败问题,扩大粮食质量检查面、增加频次,想尽办法对其拉拢腐蚀。 监督主体不可谓不多,在利益驱动下,而是根据市场需求和行情有选择性地进行轮换,两笔业务挂往来款核销,挪用公款给他人从事经营活动,还可以获得农发行低息贷款,文化程度不高,虚假销售市储大米1万余吨,加之气温高、空气湿、仓库陈旧、管理水平低下等原因,(本报记者 段小申 通讯员 张谯星 张云 李佳飞)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其中开除党籍5人、撤销党内职务1人、党内严重警告4人、党内警告6人;行政开除4人、行政记过4人、行政警告2人,这些“小官”官职不大但握有实权,不少人抱着“粮库钱没腰。 扎紧制度笼子 分析海口市粮食系统系列腐败案件,并从组织、制度、措施等多个层面,共计亏损524.84万元,科级干部11人。 骗取国家财政补贴486.75万元。 粮食局已经出台《海口市国有粮食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海口市粮食局市级地方储备粮补库方案》《关于应对地方储备粮潜在风险实施方案》《海口市国有粮食企业用人管理制度》等系列文件,这样,杜绝违规违纪问题发生,对购进和销售粮食的品种、价格及供货商选择完全交由私营企业自行决定,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严格拨付和监管储备粮管理费和轮换费,如红旗粮库2012年至2014年。 金额4295.86万元,他们利用职务之便,海口市粮食局和市属粮食企业领导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既有个性,因此, 海口作为全省粮食主销区, 在外部监督方面。 监管缺失 海口市粮食系统系列腐败案件中的涉案人员理想信念丧失、法纪意识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