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8日)下午13时59分,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顺利降落在内蒙古中部主着陆场。目前两名航天员景海鹏、陈冬状态良好,已顺利出舱,并于今天19点30分左右返回北京。至此,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完成。 航天员出舱画面 (图自央视新闻) 可以说,看到这一幕,全国人民都松了一口气,都为两名航天员的平安返回而高兴。很多网友留言说,啥时候我们也能上太空去看一看呀。 网友们有这样的想法,大概是因为都听到了此前中国之声独家发布的神舟十一号升空时景海鹏和陈冬的对话。(戳景海鹏:爽不爽?陈冬:爽!——航天员舱内私房话首次曝光) 当时,升空过程中整流罩刚打开,这是陈冬第一次看到太空: 陈冬哇!很漂亮! 景海鹏爽不爽? 陈冬特别漂亮! 景海鹏我问你爽不爽? 陈冬爽! 也许大家都觉得,坐上飞船上太空兜一圈就像玩一样,但实际上航天事业是一项勇敢者的事业,因为航天员们会承受常人难以想象的考验,比如,今天下午在返回舱经过大气层摩擦减速,通过黑障区的那一段里,景海鹏和陈冬的身体承受着巨大的过载压力。听音频你们感受一下: 配上字幕,大概是这样的: 景海鹏和陈冬大口大口喘气…… 北京飞控中心返回舱出黑障! 陈冬(喘气)压力挺大…… 景海鹏(喘气)对,载荷还挺大…… 景海鹏做好开伞准备。 陈冬好的。 景海鹏还有一分钟。 陈冬好嘞! 景海鹏过载压力小一点了啊。 陈冬小多了! 景海鹏准备一下报告词:‘神舟十一号状态正常’。 陈冬好的!神舟十一号报告:状态正常。完毕! 北京飞控中心开主伞! 随后画面显示,降落伞已正常打开,飞控中心内响起掌声。景海鹏与陈冬也轻松了很多,交流时一起笑起来。 航天员要承受的压力有多大呢?今天下午,曾和景海鹏一起执行任务的神九航天员刘旺来到中国之声设在北京飞控中心的直播席,有亲身经历的他介绍说,“在降落过程中,飞船的速度要从7.7公里减到200米每秒左右,完全靠大气层的摩擦燃烧来减速,所以过载力量会非常大,相当于四个人压在航天员身上。” (戳景海鹏和陈冬已安全着陆!来听亲历者讲述他们到底经历了什么~) 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应该能听得出来,景海鹏这位“老司机”的沉稳与冷静真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在自己也承受着巨大载荷压力的同时,还不忘反复提醒陈冬,系好安全带,身体贴合座椅,以应对着陆时的冲击力。 景海鹏把安全带系紧点。 陈冬好嘞! 景海鹏能系多紧系多紧。 陈冬好,系上了。 景海鹏座椅提升,准备! 陈冬好嘞! 陈冬……塞不进去……(使劲) 景海鹏没关系,慢慢来。有时间,不着急。 陈冬一点一点塞吧。 景海鹏手放好啊~ 陈冬好,没问题。 景海鹏安全带再系紧啊! 陈冬紧了一些,OK! 景海鹏身体贴合(座椅),身体用力。 陈冬明白。 说到这,估计这次陈冬的一句话要火,那就是“明白!”,声调很独特,又透着一股自信,不信你听: 一个沉稳冷静,一个胆大心细,两人最终平安着陆,向北京飞控中心报告,“感觉良好!” 两位航天员的平安归来, 意味着中国航天事业又有了新的跨越。 向航天员致敬, 一声“爽”背后竟是如此艰辛。 也向航天人致敬, 你们的付出全国人民都记得! 你们辛苦了! [责任编辑:王宏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