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卧底”出马,这家企业被罚60万 宁波针对保健品欺诈和非法会销活动,招募老人卧底,目前已达600人卧底的老人多有受骗上当的经历,警惕性高,招募后有关部门还会统一培训 非法会销企业推销现场。 监管局供图 最近有这样一件新闻:温州一位老年人买保健品上当,被骗2万多元后,当卧底取证举报反获奖励6.6万。据了解,这是浙江首例举报保健品违法行为获得政府现金奖励。 这是单干的,而在宁波,老年人卧底,协助执法部门侦破保健品虚假营销,已成规模。 今年7月份,宁波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打击保健品欺诈和非法会销活动中,联合有关部门在宁波全市范围内组建了一支被称为“银龄志愿者”的队伍,帮助监管部门搜集线索并卧底取证。 到目前为止,宁波已经有600多名这样的志愿者。 此前,在两名“银龄志愿者”的协助下,海曙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还迅速侦破了一起保健品会销虚假宣传的案件。 取证难:非法会销企业套路多 陈南天是宁波市海曙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科科长,今年7月,他和同事发现,辖区内有家公司反复在投放广告: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可以到指定地点领取礼品。 凭直觉,陈南天认为这家公司有问题,很可能是非法会销保健品的企业。 与此同时,宁波市海曙区市场监管局月湖(江厦)市场监管所副所长洪柏牛和同事巡查时,发现有老人手上拿着这家企业的宣传单,宣传某种保健品有防癌功效,“明显有问题。” 监管局工作人员去这家公司宣传页上的地址检查,并未发现异样。 他们也知道这其中的套路:有问题的会销企业,公开登记的地址和具体的会销地址都是不一样的。 案件陷入了胶着状态。 出奇招:请老年人“卧底”会场 此时,陈南天想到了7月份招募的银龄志愿者。 今年7月份,宁波市场监督管理局招聘了一批“银龄”志愿者,他们都是老年人,在各保健品销售现场“卧底”并担任“情报员”,甄别保健品欺诈和非法会销活动,帮助监管部门进行打击。 目前,海曙区有65名这样的志愿者。 “我们给其中两名志愿者打电话,让他们帮忙去会场看看,了解下情况。”陈南天没想到,两名志愿者第一次去居然吃了闭门羹,“对方要求必须出示身份证和退休证才能入场登记。” 这其中的套路,是通过退休证,这家公司筛选出有购买能力的老年人,登记后再点对点电话通知会销的具体时间和地点。 两位志愿者跑了第二次才登记下来,很快,就接到对方电话,通知他们去参加一场健康讲座,现场还会有芝麻油等小礼品发送。工作人员称呼亲热,态度热情,让人倍感亲切。 “志愿者获知了讲座的具体时间和地点,这个地方和他们公开的登记地址完全不同。” 陈南天和同事嘱咐两位老人进入会场后,及时把里面的情况反馈出来,但首先要注意安全。 效果好:里应外合一抓一个准 收到老人发现证据的信息后,守候在外面的执法人员很快冲进会场。 “会场里一个自称老师的人正在讲课,下面听课的都是老年人,有100多人,看我们进来,讲课的人急忙草草收场。” 洪柏牛和同事们在现场发现涉事企业在现场发放《防癌专刊》宣传资料,宣称其销售的“巴西蘑菇β-葡聚糖”有治疗癌症的功效,“其实就是固体饮料,普通食品,连保健品都不是,可以确定是虚假宣传。” 更夸张的是,涉事企业对每一位入场的老年人都取尿检查,声称是肿瘤筛查。 “他们邀请来的老年人多是老两口,一方被查出说有癌症,另外一方肯定会掏钱买产品。”检查人员说。 这起案子,从发现线索到固定证据,仅仅用了两个多星期,最终这家企业因为虚假商业宣传被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罚款60万元。 “速度很快,多亏这些志愿者帮忙。” 监管部门工作人员感慨,如果没有这些老年人卧底进去,很难取证,“这些非法会销的企业警惕心很重,他们这种会场,年纪轻一点的人根本进不去,更不要说抓现行。” 更长远:希望卧底老人引导更多的老人 当初,宁波市场监督管理局之所以推出银龄志愿者计划,正是因为在打击保健品虚假宣传时遭遇到执法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