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聂树斌案推动者郑成月:重病之下,冷暖交织) 郑成月现在集九病于一身 郑成月的诊断书上列了9种病,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排在前面,主治医生说:“这两个病是最危险的,最好能找到配型,换一个肾。” 作为聂树斌案的最早发现者、聂案疑似真凶王书金案的主办人,郑成月一度是媒体追逐的对象。2016年年末,最高法院对聂案作出改判,宣告聂树斌无罪。此后随着热度消退,郑成月消失在公众视野,直到他病重的新闻突然刷屏。 一个多月前,58岁的郑成月住进了河北广平县人民医院。医生建议透析治疗,他犹豫未决,一方面是不信透析效果,另一方面缘于经济压力。因为家人卷入贷款纠纷,房子也被查封了,他怕拖垮整个家。 这些近况曝光于网络,引发公众关注。11月10日,公益平台发起众筹,当天募集47万余元,另有许多款项打入郑成月家人的账号。纷至沓来的不单有关怀,网上还有人批驳郑成月坚持的“王书金是聂案真凶”的观点,甚至有人骂他骗捐。 冷暖交织、有誉有毁,郑成月似已习惯,这是他当下的真实境遇,也贯穿于他追问聂案真相的十余年中。 郑成月的诊断书 打开聂树斌案的钥匙 11月11日下午,在广平县人民医院的病房里,北青深一度见到郑成月。和四年前初见的硬朗形象相比,他消瘦许多,一脸憔悴。 由于腹胀、浮肿等病痛困扰,他行走要拄着拐杖,平时只能卧床休息。整个白天,陆续有外地朋友、本地和外地的陌生人来探访。多数时候,他无精打采,但是一说起聂树斌案和王书金案,他便精神焕发起来。 郑成月是打开聂树斌案的一串钥匙。这不单是个隐喻,也因为现实中确实有一串钥匙将王书金和聂树斌案串联起来。 郑成月时任河北广平县公安局副局长。2005年1月18日凌晨,他在办公室值班,接到河南荥阳警方的电话,问广平有没有一个叫王永军的逃犯。他说没有叫王永军的,只有一个叫王书金的,1995年犯了案跑了。王书金在那边站着,听到电话里提到他名字,就说“别问了,我就是王书金”。一听这个郑成月特别兴奋,叮嘱别让他跑了。挂了电话,他带着两个刑警连夜赶往荥阳。 天没亮,郑成月一行就赶到荥阳。荥阳警方知道案情重大,已经开始审讯。王书金当时交代4起强奸杀人案,其中3起发生在广平,有1起1994年发生在石家庄西郊玉米地。因为案子都是河北的,郑成月很快办了手续,把他押回广平县。 在广平审讯王书金时,郑成月还不知道石家庄有个聂树斌案。“我们带王书金到石家庄指认现场。带路的村干部说,1994年是有个案子。有个叫聂树斌的凶手已经枪毙。我这时候感觉这事严重,于是找当地警方。他们听说又抓了一个凶手,很不配合。我们就回广平了。” 发现“一案两凶”后,郑成月意识到案件棘手。他召集民警开会规定:“第一、从现在开始,对王书金的一行一动全部录像,所有接触王书金的人都要记录;第二、一定要让王书金好好活着;第三、只要接到通知押解王书金出去,必须带冲锋枪、带武警,最起码三辆车。另外我跟王书金谈话时说,单说石家庄西郊案这一起案子,如果是你看到的你瞎说,现在改正也不晚,如果是你做的,就要一直承认。王书金回答,是我做的就是我做的,到哪儿都这么说。” 关于石家庄那起案子,王书金最初的供述都提到一串钥匙。他曾供述,作案后拿起过死者的一串钥匙,后来想到,钥匙很可能给他带来麻烦。所以又返回现场,将这串钥匙扔回死者的旁边,依他自己说法是1米左右。 这串钥匙让郑成月坚信王书金才是真凶。聂树斌案的现场还原图显示,在离死者70厘米处有一串钥匙,只有30厘米的偏差。而被枪毙的聂树斌的所有供词里,只字未提这串钥匙。“不是凶手,不会知道这串钥匙。” 不久后,《河南商报》记者来采访郑成月,又跑到石家庄采访聂树斌的家人,将此案隐情曝光,轰动全国。 王书金在二审法庭上 王书金案纷争未了 纠正聂树斌案非一夕之事,从曝光到平反,跨度长达11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