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 :14年前的一起命案,事情发生在辽宁省丹东市,案发后由于种种原因,真凶迟迟无法锁定,然而就在前不久,这起尘封14年的案件终于出现了转机,而这一切还要归功于当年警方在现场提取到的一枚血指纹。 说到这起案件,现任丹东市公安局元宝分局刑侦大队大队长的姜世成仍记忆犹新,当年案发时他还是刑侦大队的一名普通民警, 14年间他和同事从未放弃对这起案件的侦查,却始终难以取得进展,这起悬而未破的案件就像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每位办案民警的心头。那么这究竟是一起怎样的案件,事情还要从2004年3月17日的一个报警电话开始说起。 丹东市公安局元宝分局刑侦大队大队长姜世成 丹东市公安局元宝分局刑侦大队大队长姜世成 :早上7点40分接到报警,说是娱乐城的更夫被杀死在值班室内。 接到报案后,警方立即赶往案发现场。命案发生的地点位于当时丹东市最繁华的步行街上,这是一个五层的大型商城,一楼到四楼主要经营服装鞋帽,案发的五楼是一个面积2000多平米的综合性游戏厅。据姜世成回忆,当年的他虽然见惯了突发场面,但这个案发现场的惨烈程度,还是让他感到意外。 丹东市公安局元宝分局刑侦大队大队长姜世成 :经过勘查发现,这个死者是一个60(多)岁的老头,他死在值班室,头部有多处骨折。 经法医鉴定,被害人的头面部有多处钝器打击的痕迹,从现场的情况来看,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之间似乎有着很大的仇恨。民警经走访了解,被害人刘某时年66岁,是案发游戏厅负责巡夜的工作人员,据工作人员反映,刘某平时为人和善,并没有与人结怨的情况,那么会是什么人对这个年过花甲的老人痛下杀手呢?警方一方面围绕被害人的社会关系展开调查,另一方面对现场进行仔细勘查,试图寻找有价值的线索。 现场查获作案工具 并提取到一枚血指纹 从现场遗留的物品来看,犯罪嫌疑人显然是有备而来,在现场一把带血的钳子引起了民警的注意,经鉴定,这把钳子正是作案所用的工具。经过仔细的现场勘查,警方在现场提取到了一个重要的痕迹物证。 丹东市公安局元宝分局刑侦大队大队长姜世成 :比较有价值的直接证据,是在死者屋内有一个铝盆,上面有一个擦蹭血迹,经过我们技术人员的后期细致勘查,在这个擦蹭血迹上面提取了一枚血指纹。 调查作案动机 排除仇杀等可能性 警方在围绕被害人社会关系进行调查时发现,被害人是当地的一名普通农民,为人憨厚老实,社会背景简单,通过调查,可以排除仇杀、情杀以及经济纠纷的可能。 既然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之间不存在纠葛,那么另一种可能就是嫌疑人最初的目标并不是被害人。接下来的勘查中,民警发现,从犯罪嫌疑人在现场的活动轨迹来看,他似乎对游戏厅很是熟悉。 通过走访,警方更加肯定了这一判断,据游戏厅的老板介绍,存放现金的财务室并不显眼,只有少数人知道这里在晚上会存放现金。 分析现场痕迹物证 推测案发情形 既然犯罪嫌疑人能够准确找到存放现金的位置,那必定是到过现场的人,并且熟知游戏厅的位置环境和作息规律,显然熟人作案的可能性比较大。从现场留下的血脚印和打斗痕迹来看,警方作出了一个大胆的推测。 警方分析认为,被害人很可能是在当晚听到了异常响动后出来查看,意外发现了准备实施盗窃的犯罪嫌疑人,而他的出现也出乎了犯罪嫌疑人的意料,慌乱之下两人发生搏斗,最终导致悲剧发生。 疑团待解 嫌疑人如何进入现场 然而令民警不解的是,经法医鉴定,被害人的遇害时间在案发当天凌晨12点到早晨7点之间,据了解,游戏厅在12点之前就会关门上锁,这个时间段游戏厅的正常通道是无法通行的,那么犯罪嫌疑人是如何进入现场的呢? 考虑到熟人作案的可能性比较大,那么在案发前后,游戏厅是否有可疑情况出现呢?根据现场勘查的结果,警方对犯罪嫌疑人的体貌特征进行了初步刻画。 身高170左右的青壮年男子,这是警方分析出的犯罪嫌疑人的体貌特征。 经过一段时间的排查,一个绰号为“小猪头”的青年男子,走进了警方的视线。 这名男子会不会是此案的犯罪嫌疑人呢?接下来警方对他案发当晚的活动轨迹展开调查。 经调查,男子的嫌疑被排除,不过警方在追查犯罪嫌疑人逃跑轨迹的过程中,发现了新的线索。 透过小细节 推断嫌疑人身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