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戒尺”还给老师!常州一小学要给老师惩戒权治熊孩子) 熊孩子在学校调皮捣蛋,老师能不能打?可能还没几个老师敢打。 孩子的教育一直是令家长、学校乃至整个社会头疼的问题,管孩子,轻不得重不得。相信不少老师,都有着同样的疑惑:面对熊孩子,究竟该如何是好?! 近日,常州一家小学决定“吃螃蟹“,出台制度惩戒熊孩子,专治熊孩子的大招在常州市的一所小学听证会上一一讨论,会上,有家长说:“我小时候,父亲送了一把戒尺给老师,让老师对我该打就打。”仿佛听到了熊孩子们颤抖的声音…… 11月22日下午,常州市局前街小学召开了一场关于惩戒制度的听证会,此次听证会上讨论了各种惩戒方式,引起了热议。“我们知道会有很大的阻力,甚至会走上风口浪尖,但是这件事对孩子有益处,对社会有贡献,我们就要去做。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是因为应该做,而不是容易做。”听证会结束后,该校校长李伟平在接受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常州热点小学酝酿推出惩戒制度 常州市局前街小学的历史已逾百年,近一些,可以追溯到清光绪二十八年即1902年,由龙城书院更名而来的“武阳公立两等小学堂”;远一些,则可以追溯到明隆庆六年(1572年)由常州知府施观民创建的龙城书院。“那个年代的老师,手里是有戒尺的。”常州市局前街小学校长李伟平表示,这次学校酝酿推出惩戒制度,是为了把对学生的惩戒权还给老师,同时也规范老师对学生的惩戒行为。 “有些时候,学生的行为已经严重违反《小学生行为守则》了,迫于舆论、社会压力,我们老师却只能‘温柔感化’,其实这样真的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啊!”一位老师向记者反映教育难的问题。相信不少老师,都有着同样的疑惑:面对熊孩子,究竟该如何是好! 此次,常州市局前街小学酝酿推出教育惩戒制度绝不是“临时起意”。今年9月,局前街小学校长室、学生部和各年级就实施教育惩戒制度进行了商讨;10月,校部就《常州市局前街小学关于实施教育惩戒的指导建议(讨论稿)》(以下简称讨论稿)进行了论证;11月,召开了由教师、学生、家长、心理学专家、法律界代表参加的听证会。 听证会现场 听证会上各方畅所欲言 紫牛新闻记者作为此次听证会的特邀媒体代表,在现场见证了这场听证会。与此同时,该校还通过免费的网络直播平台对此次听证会进行了现场直播,并提前通过该校微信订阅号进行了预告。“考虑到小学生的身高有限,所以我们安排学生坐在第一排,免得他们看到的都是前排大人的背影。”常州局小副校长许嫣娜告诉记者,这是在听证会之前的准备会上,李伟平校长特意提出的。记者在现场看到,除了学生代表5人之外,还有12名家长代表、该校的教师代表以及法院的法官、医院的心理医生等听证会成员。 校长李伟平 在听证会上,局前街小学的法律顾问赵凌率先发言,他表示,国家对此的立法尚处于空白阶段,学校惩戒制度的讨论,目前是全国第一家。“惩戒权是教育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法》规定:教师有教育的权利,学校有处分的权利。地方立法层面,青岛当地制定了教师可以适当惩戒的制度。”赵律师表示,实施原则,应加上“合法性”原则,惩戒教育符合《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不能对学生实施体罚和变相体罚,以及其他侮辱人格的行为”,严格遵守负面清单。如国家法律有规定,则按规定调整。 法律顾问赵凌 天宁区人民法院少年庭(家事庭)副庭长王东莉表示,在实践中,天宁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较少,说明中小学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教育比较成功。她建议,实施原则中要增加“合法性”原则,此外,在制定时还要考虑可实施性,“比如有公开批评的规定,要考虑学生能否承受”。 “我是一名80后,我小时候,父亲送了一把尺给老师,让老师对我该打就打。”三(9)班学生家长顾先生表示,教育离不开惩戒教育,但是希望老师能够根据每个孩子的承受能力和错误程度,区别对待。 心理专家孙和英则提醒,孩子的问题其实都来自家长的养育方式不当,建议学校设立家长进行帮助的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