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济南一女子开车接电话,车冲上人行道,造成1死1伤...这样开车,比酒驾毒驾更危险!) 置身“手机改变生活”的年代, 随时随地打电话、发消息、刷微信 的行为已经相当普遍, 常言道“一心不可二用”, 开车时看手机, 就像随车携带一颗定时炸弹, 容易引发事故、造成车毁人亡。 看看这一组触目惊心的动图! 全都是因为 开!车!看!手!机! 近期济南惨痛教训: 开车打电话 撞上行人致一死一伤 今年10月29日晚上7点03分,济南章丘区绣水大街上,35岁的单某婷驾驶着车牌号为鲁AP12**的银灰色轿车,沿着绣水大街铁路桥东侧的辅道由南向北行驶着。手机铃声响起,她抓起手机放在耳边接听。 她一边专心接听电话,一边驾驶着车辆在辅道上疾驰,突然传来“嘭”一声巨响,没等她反应过来,车头右前侧已经快速撞上了道路护栏,三节护栏瞬间变形脱节飞了出去。慌乱之中,她赶紧打方向踩刹车,不过为时已晚,车辆如脱缰野马一般一下子冲入了右侧人行道。 正在人行道上步行的李某和潘某明瞬间就被乱入的轿车撞飞出去。紧接着,轿车继续斜向疾驰,最终撞在了桥洞墙壁上。巨大的撞击力使得轿车车头严重变形,保险杠、前车灯被撞烂后碎片飞溅一地。惊魂未定的女司机当即吓得情绪失控。 最终,这场因为司机接打电话造成的事故导致李某经抢救无效死亡,潘某明重伤。 11月28日上午, 在122全国交通安全日来临前, 济南历城交警选择华山片区 的一条偏僻道路做了一个实验: 开车时操作手机, 会给刹车距离带来什么影响 实验道路为沥青路面,路面完好,地面干燥。在试验现场,民警每隔30米放置一个锥形桶,在120米的测试路段上共放置了4个反光锥桶。 民警徐化平以时速30公里和时速60公里的速度,分别在正常驾驶条件下和边操作手机边驾驶的场景下,进行了两组刹车实验。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意外情况不可控,民警在操作手机时,只是选择抓起手机看一眼这样最保守的情形,并没有持续盯着屏幕刷抖音、发微信等常见交通陋习。 第一组实验 民警以时速30公里的速度行驶。 在不看手机的状态下,到达刹车点后紧急刹车,刹车距离为12.5米;而在低头抓起手机、用1到2秒时间看屏幕的场景下,在刹车点位置紧急刹车,刹车距离为16.5米,比正常驾驶情况下做出的反应整整多了4米。 第二组实验 民警以时速60公里的速度行驶。 在不看手机的状态下,到达刹车点后紧急刹车,刹车距离为25米;而在低头抓起手机、用1到2秒时间看屏幕的场景下,同样在刹车点位置紧急刹车,刹车距离为33.5米,比正常驾驶情况下做出的反应多出了8.5米距离。 此时,模拟为站立行人的锥形桶已经被卷入车底,并撞出了3.5米远。 “如果这个模拟实验是发生在现实中,相当于已经将车辆前方的行人撞飞。”参与实验的司机徐化平是历城交警大队一名有14年驾龄的老司机。“我的心还在砰砰跳。”在参与实验时,他是在事先知情的情况下采取的紧急制动,而测试数据已经如此惊人,“而在实际驾驶中,驾驶人面临的往往是突发情况,后果不堪设想。” 等信号灯抓起手机 绿灯早亮了还停在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