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学术论文是什么样的? 选题严肃,标题正经,内容“高大上”? 不不不,严肃的学术论文, 也还是可以很“逗”的。 这不,最近, 这几篇“奇葩论文”开始在网络流传: “奇葩论文”欢乐多 01 标题可以长似绕口令的: 《员工绩效和家庭对工作干扰影响工作场所不道德亲组织行为的研究:感知到的职责履行的中介作用》 02 把云吸猫当成一门学问研究的: 《乌有之猫:云吸猫迷群的认同与幻想》 03 深入探讨蟋蟀战斗力的: 《中国传统文化对蟋蟀身体与战斗力关系的认识》 04 甚至将银行行长的面相拿来研究的: 《行长的面部宽高比影响银行绩效的路径研究》 初听题目, 不少人还以为是哪里冒出来的 三流山寨论文, 但其实,这些论文都是国内顶尖名校出产的。 翻开论文背景: ★《员工绩效和家庭对工作干扰影响工作场所不道德亲组织行为的研究:感知到的职责履行的中介作用》的作者是南京大学商学院的博士; ★《乌有之猫:云吸猫迷群的认同与幻想》的作者是浙江大学的硕士; ★《中国传统文化对蟋蟀身体与战斗力关系的认识》的作者是中国科学院大学的讲师; ★《行长的面部宽高比影响银行绩效的路径研究》的第一作者是南开大学的教授。 ▲论文截图 奇葩论文不是最近才有的事儿,搜一搜近些年被网友调侃的论文,才发现原来学术论文这么接地气: 《八角茴香对卤鸡挥发性风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石头剪刀布博弈中的社会循环与条件响应》、 《当人们在烤面包里看到耶稣基督的脸的时候,大脑内会有何种反应》。 奇葩论文不仅国内有,国外也有,比如这篇《猫身上的跳蚤和狗身上的跳蚤谁跳得更远》,可是拿过搞笑诺贝尔奖的。 奇葩论文不是最近才有的事儿,搜一搜近些年被网友调侃的论文,才发现原来学术论文这么接地气: 《八角茴香对卤鸡挥发性风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石头剪刀布博弈中的社会循环与条件响应》、 《当人们在烤面包里看到耶稣基督的脸的时候,大脑内会有何种反应》。 奇葩论文不仅国内有,国外也有,比如这篇《猫身上的跳蚤和狗身上的跳蚤谁跳得更远》,可是拿过搞笑诺贝尔奖的。 “奇葩论文”的产生 学术论文有其严谨的操作流程, 那么,这些网友口中的奇葩论文, 都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呢? 一篇严谨的学术论文都是从选题开始的。 浙江大学硕士王畅是《乌有之猫:云吸猫迷群的认同与幻想》的作者,据悉选题跟作者和导师的喜好有关,因为王畅吸猫,导师养猫又吸猫,这个选题在开题时就经过了专业老师的认可。 这跟学校的学术氛围也有关系,据王畅解释,他们学院比较自由和多元,不会框住学生去写老旧沉闷的八股文,只要是有讨论价值的都可以写,“星座”、“同人文”、“耽美”这些,全都有相关的论文。 学术研究,标题也需要准确表达 南京大学商学院博士生王小予是《员工绩效和家庭对工作干扰影响工作场所不道德亲组织行为的研究:感知到的职责履行的中介作用》的作者,作为工商管理专业里人力资源方向的博士生,王小予从事的研究领域与生活有很多结合点。“这一领域的论文一般在遣词用句上不会出现特别生僻的字眼,但是专业名词无法回避,”王小予举例,如标题中涉及的“家庭对工作干扰”“不道德亲组织行为”“感知到的职责履行”等。 |